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自由化的发展,使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更加快捷,要素价格日趋均等化,为此各国都在努力提高和维护本国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由于各国的生产水平、自然条件和环境自净能力不同,环境保护问题在不同的国家表现的重要程度各异,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标准难以协调。而只要一国准备实施新的环保标准和环保措施,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问题就立即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系的判断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能否自觉主动的选择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前提。虽然有关的研究无法给出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所导致的竞争力效应的清晰证据,但政策制定者、一部分经济学家则完全确信这种影响。事实上,国际社会的许多冲突和谈判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直觉判断,即环境保护手段的实施直接影响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已加入WTO,随着贸易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贸易磨擦正不断增多,国际贸易中日益增高的环境保护措施将会给中国的出口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带来怎样的影响?对这一涉及国际经济理论前沿问题的解答,不仅是理论上的解析,更重要是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本研究的论述始终围绕着环境保护和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展开,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借助于经济学理论和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探讨环境标准与出口产业竞争力的相互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我国制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机制,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研究。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联问题理论研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剖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对引入环境因素的国际经济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对庇古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以及科斯定理与产权关系做出了概括性的理论分析。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联问题的影响分析。从微观的企业、中观的产业和宏观的国家三个层面入手,分别讨论了环境保护对三个层面的不同影响。着重研究了环境成本的产业机制和大小,讨论了环境保护对GDP、产业结构、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联问题的测度和评价方法,主要讨论了ERS的关联指标选取和量化方法,ERS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针对现有测度评价方法研究的不足,参照综合评价的一般原理,利用环保投资水平、单位产出污染排放等指标来测量环境保护强度。中美环境保护与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将中美关联产业放在同一研究视角中,通过国际比较实证检验产业环境保护强度与其国际竞争力的变化关系。通过中美产出变化比较、商品整体竞争力比较、市场占有率变化比较、贸易专业化指数变化比较检验假设。我国环境保护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我国为研究对象,通过环境污染现状和工业污染排放的综述,总结出我国工业污染的特征,通过对不同行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与产业竞争力的关联分析,得出环境保护强度的大小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之间并非一种简单的线形关系,发现加强环境保护的强度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削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研究在最后部分提出了提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构思了我国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基本经济政策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