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生牙临床特点及其与SP6/PAX6/Fam20B基因变异的关联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_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多生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牙齿发育异常类疾病之一,因多生牙导致的儿童牙齿萌出异常、咬合紊乱等现象越来越多。全景片作为多生牙最有效的初筛工具,可以直观显示牙列中所有牙、牙弓和颌骨的信息,计算机锥形束断层扫描(Cone 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图像可以提供牙齿的三维特征。国内关于多生牙的临床研究大部分仅借助一种诊断工具,集中于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研究或者以病例报道的形式。同时利用上述两种诊断工具,关于乳牙列及替牙列期儿童多生牙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的大样本量的研究报道甚少。至今,非综合征性多生牙的发病机制不明确。PAX6、Fam20B、SP6基因是近年来动物实验中研究较多的与多生牙发生相关的基因,许多基于小鼠模型的研究已证实上述基因变异可导致多生牙形成,但是国内外有关上述基因与人类多生牙相关性的研究较少。目的1.基于全景片和CBCT 了解乳牙列及替牙列期儿童多生牙的患病情况,掌握多生牙的临床特征,分析多生牙萌出相关影响因素,为多生牙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2.探索PAX6、Fam20B、SP6基因变异与人类多生牙的潜在发病关联。方法(一)多生牙的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我院并拍摄全景片的3-12岁的儿童(n=13336)作为本研究的基线人群,筛选其中确诊为“多生牙”的病例共890例,多生牙1180颗,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多生牙的患病情况以及多生牙的数目、分布和状态(萌出/埋伏)。其中598例患者同时拍摄了 CBCT,多生牙825颗,通过CBCT三维重建影像,了解多生牙的形状,位置,部位,生长方向,状态,对邻牙的影响等临床特征,并分析各个指标间的相关性。(二)多生牙与基因变异的关联研究:招募15例拔除多生牙的患者和15例正畸减数拔牙的健康青少年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两组的离体多生牙和前磨牙,提取牙髓组织基因组DNA,扩增目的基因PAX6、Fam20B、SP6的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交接区并进行测序分析,寻找单核苷酸变异位点,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多生牙检出率为6.67%(890/13336),男女检出率比2.7:1;男女检出率随就诊年龄的增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7岁左右人群的检出率最高(10.58%);多生牙萌出率为40.85%,6岁患者多生牙萌出率最高(57.80%),之后萌出率和年龄呈高度负相关(P<0.001,r=-0.913);2.1颗多生牙者占比最高(68.2%),其次是2颗(31.2%),2颗多生牙中最常见的类型是“1颗萌出+1颗埋伏”;基于CBCT的825颗多生牙中,806颗(97.7%)位于上颌,19颗(2.3%)位于下颌,上颌最常见的是正中牙753颗(93.4%);589颗(71.4%)多生牙对邻牙造成影响,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邻牙扭转/移位(40.4%),其次是邻牙萌出异常(35.8%),并发症的类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有差异;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多生牙方向、水平位置是多生牙萌出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正位生长方向是多生牙萌出的保护因素(OR=231.26),年龄、牙弓腭侧位置是多生牙萌出的危险因素(OR=0.838,OR=0.04);4.在SP6基因中共检测到3个多态性位点(c.A495C,c.A549C,c.A525C),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m20B基因仅在1例多生牙患者(st10)中检测到1个多态性位点rs370069264,PAX6在两组中均未检测出基因变异位点。结论1.多生牙的萌出与患者年龄,多生牙的方向和水平位置相关,6岁左右萌出率最高,之后萌出率和年龄呈高度负相关;正位生长方向是多生牙萌出的保护因素,年龄、牙弓腭侧位置是多生牙萌出的危险因素;2.本研究未发现PAX6、Fam20B、SP6基因变异与多生牙发生的相关性,后续需要更大样本量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背景: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针对胃癌的治疗是在病理诊断下,通过分期预后决定治疗决策。由于胃癌预后存在较强的异质性,针对预后的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的探索一直是研究热点。其中,Ki-67被认为是评价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高价值标记物,它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恶性程度、临床转归和预后密切相关,准确预测Ki-67表达水平对临床决策有指导作用。临床常规Ki-67检测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存在创伤性,
背景: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脑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炎症反应导致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是癫痫发病的机制之一。近年来已发现促炎因子可通过星形胶质细胞升高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膜上兴奋性谷氨酸转运体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EAAT2)表达和功能,引起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失
研究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作为一种新型抗氧化剂,氢对短暂性脑缺血、新生儿脑低氧缺血、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异体心脏和主动脉受体炎症相关性恶化等器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氢分子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性医疗气体,可用于包括帕金森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一些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据报道,在高血压大鼠中,注射富氢生理盐水可减轻左心室肥厚和血管功能障碍。目前主要有吸入氢气法、注射富氢盐水法和饮用富氢水法作为常见
研究背景医院是病人的聚集地,而ICU是危重病人的聚集地。ICU属于二类环境,具有危重病人多、患者免疫力普遍较低、人员流动密度大、仪器设备多、耐药菌比例大等特点。做好ICU的消毒工作对于控制患者的感染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是有益的。而目前传统的消毒剂,包括常用的紫外线空气消毒和含氯消毒剂物体表面消毒都存在毒副作用和有消毒盲区等缺点,寻找克服这些缺点的新型消毒剂具有重大意义。目的检验新生代二氧化氯气体在急
研究背景:钝性损伤由钝性致伤物作用形成,在钝性暴力中,损伤取决于软组织的弹性以及骨骼的刚度,当施加的力的强度超过组织的适应或抵抗能力时,就会发生损伤。钝性损伤是法医学工作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对其损伤机制的判断是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目前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判断钝性损伤的机制,一般人难以系统地解释钝性损伤的具体生物力学机制,给司法鉴定造成一定困扰。文献上多基于损伤案例回顾、人尸体实验、动物实验等进行损伤机制
研究背景与目的: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 2(Leukocyte cell-derived chemokine 2,LECT2)是一种分泌蛋白,最初被认为是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LECT2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炎症、免疫、代谢、肿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众多研究表明,LECT2在肝癌中表达增加并可以抑制肝癌的侵袭和转移,那么LECT2在肺癌中是否也存在着相似的作用呢?本课题旨在分析LECT2在非小细胞肺癌(
研究背景:复发性流产是影响生殖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其病因众多,其中高达50%的复发性流产原因不明,近年来研究认为与此类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失衡以及机体内的慢性炎症存在较大相关性。胃肠道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道重要防线,肠道屏障是机体最重要的屏障,能够阻止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入机体内环境,随着环境污染以及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下,肠道屏障受损已经是普遍现象,肠道屏障受损造成了屏障功能障
研究目的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一方面是由于超声、颈部CT、穿刺病理活检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更多的暴露于危险因素,如肥胖、电离辐射接触史等。而甲状腺癌又以乳头状癌居多(约占85-90%),虽然既往的研究都认为乳头状癌的预后良好,在生物学行为上常表现为一种“惰性”的肿瘤,但是它的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并不低。且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央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远处转移、术后复发等不
第一章 糖皮质激素不同静滴方案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比较目的 由于中重度活动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临床表现、严重性及活动度存在较大异质性,使用EUGOGO指南推荐累积剂量为4.5g的周方案部分患者疗效不佳且异地就诊的TAO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差,故本研究拟探讨隔日方案,对比其与周方案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是否有差异。方法 选取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重度活动期甲状腺相关
心肌梗死一般是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脏血液灌注减少,造成心肌功能异常。而正常与异常心肌之间弹性力学特性发生改变。超声弹性成像根据正常与病变组织产生不同形变位移绘制出生物软组织的弹性图,提供组织的生理病理信息,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多种软组织成像。但还较少应用于心肌组织弹性评价,主要难点在于(1)心脏是向着图心径向收缩的三维运动;(2)目前组织形变位移估计算法不能完全适用于心脏的收缩运动分析,动态追踪心脏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