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洲是干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理状态.绿洲的存在严格地受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物质能量流动的作用,因此研究新疆的绿洲就要把重点放在研究山地-绿洲-荒漠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绿洲内部能量的流动方式以及绿洲与荒漠、山地之间的界面过程以及相互作用的机理等。鉴于上述新疆独特的山地-绿洲-荒漠系统。本文基于遥感技术,采用温度这一指标来研究绿洲内部以及绿洲与荒漠之间的能量的流动方式以及相互作用的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五章:在研究区的选取上,选择了绿洲主体以及克里雅河的下游地区。继而分析了绿洲平均温度的分布特征,得出地表温度受下垫面类型的影响比较明显,地表土地类型的分布基本决定了地温的总体分布。通过对温度相异图的研究发现温度的分布同时也受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的影响,如由于水体比较均一,所以其温度变化比较平缓,而在绿洲内部,由于其道路加耕地的网状结构,使得温度的变化比较剧烈。在分析了绿洲温度分布特征后,本文又对克里雅河下游河段进行了温度变化的趋势分析,得出在南北方向上,没有温度变化趋势,而在东西方向上,温度变化比较明显。同时也说明克里雅河对其河道两边的影响范围十分有限。第六章:本文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和温度场的关系,表明地表景观的变化会导致温度场相应的变化。从第五章的分析中发现林地的温度明显低于周边耕地的温度,因此,本文接着分析了绿洲内部林地对温度场的廊道效应。利用Arcgis软件的缓冲区分析功能,间隔50米,计算了不同缓冲区温度的统计数值,发现林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大概可以确定为200米;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间隔300米,又分析了克里雅河对周边环境温度的影响范围,得出该范围在900米左右,可见克里雅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接着分析了植被盖度和温度的关系,发现植被盖度与地表温度存在着很强的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