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不同能源植物对盐碱地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c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三角洲位于黄河入海口处,濒临渤海,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黄河三角洲的生态恢复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能源作物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课题组的实验大田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种植不同能源植物以及不同的农作措施对盐碱地微生物数量、理化性质及土壤酶的影响,通过基于PCR的RFLP、RAPD对不同能源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子生物学研究,为黄河三角洲的生态恢复、盐碱地的改良利用、扩大能源植物的种植规模和提高产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细菌数量在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中占绝对优势,与土壤中可培养的微生物总数量有极强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0.95。种植能源植物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三大微生物菌群数量明显增加,耐盐菌比重下降,不同能源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不同,其中甘薯实验区种植植物后微生物数量变化较其他两块样地明显。2.不同能源植物根际环境对不同的农作方式响应不同。覆膜能够提高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土壤盐度。种植密度过高会引起个体之间对空间和营养的竞争,过低的种植密度则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结合覆膜处理可以减少密度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如狼尾草覆膜密度实验区数据显示)。有机基肥实验区的相关数据表明:有机肥和复合肥搭配使用,比施用单一肥料更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施加有机基肥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是基肥施用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叶面追肥比沟施更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实验数据显示甘薯追肥实验区耐盐菌的比重上升,是由于甘薯叶贴地匍匐生长,喷洒施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盐含量,造成了耐盐菌的富集。3.人为的农耕措施可以改变植物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合理施肥对土壤质量的改良至关重要,施加的肥料、施肥方式以及肥料施加量都能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直接影响。能源植物能够提高土壤的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特别是甘薯样地两酶活的提高幅度较大。有机肥的施加量能够影响土壤酶活,但狼尾草根际微环境对这一变量不是特别敏感。追肥的方式和追加的肥料对植物根际土壤酶活都能产生影响,追肥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的影响比对脲酶活性的影响更为显著。4.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分析。RFLP的实验结果表明,真菌比细菌的多态性水平要高。而RAPD图谱表明,与裸地相比,种植能源植物对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序列的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均产生了影响,且追肥处理比有机肥处理的影响更显著。植物的种类、不同的农作方式都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他文献
锡基、锑基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比较高的理论容量,与日益增长的高能量密度储能元件的需求相一致,因此近些年来得到了热点关注。然而其脱嵌锂过程中不可避免产
绘画艺术是再现性与表现性统一的艺术形式,其表面是客观事物模写的再现,而本质则是艺术家自我内心情感表达。绘画艺术作为通过自身独特的艺术本体语言组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艺术种
台湾乡土文学和大陆乡土文学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台湾出现了一批以书写乡土为主的作家群体,他们的小说创作呈现出独特的文学风格。但是与小说创作的繁
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推动了养老模式的变革,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现了治理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要实现预期效果,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投入、社会各方的支持,需
金属硫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所表现出的优异物理化学性能和广阔的潜在应用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材料化学物质的组成与显微结构决定了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材料
犯罪经济学的理论认为,人的犯罪行为同其他行为一样。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都是得失关系和效用理性选择的结果,恐怖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也是在综合分析该行为的成本收益之后才实
博弈论机制设计提供了策略性互动环境中实现特定目标的社会制度安排的一系列方法,它着眼于如何在信息不完全、理性有限性、决策分散化条件下制定一套博弈规则来达到制度目标
在海拔2730 m的云南丽江金安乡进行种植密度、纯氮用量、纯磷用量和纯钾用量4个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玛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玛
旅游管理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直接关系着我国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新业态的出现、旅游市场的发展以及旅游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等因素决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加强高校旅游管理
本研究通过对信息素质问题的研究以及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吉林大学、长春税务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对当前在校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