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球运动国际化、商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不断深化发展,2010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在首都北京举办,旨在把中国网球公开赛办成继四大满贯赛事之后的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世界第五大网球赛事。通过对2011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的研究,分析和认识网球比赛的制胜规律,网球比赛致胜的机制在于发球的直接得分能力和接发球技战术体系的能力。系统研究总结现今网坛的技战术理念,为我国男子网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发,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2011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四强选手为研究对象,在发球阶段和接发球阶段技战术的运用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四强选手的ACE球数目差异明显,集中于内角与外角,发球落点分布,左、右区第一发球落点是外角多,最高为48%和52%,左区二发落点在外角最多,最高为60%,右区二发落点则多集中于中路,多于外角与内角。左、右区第一发球落点分布相似,外角>内角>追身,右区第二发球的落点分布,追身>内角>外角;左区第二发球落点分布,外角>追身>内角。(2)发球落点的成功率,一发成功率低于二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高于二发得分率,应在确保一定的二发成功率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发球速度或者旋转的变化来提高二发的得分率,发向对手反手位置的球得分率高,左、右区的一发都是以平击球和追身球为主,追求球速和得分率,占据主动,左、右区的二发则是以上旋球使用最多,确保发球成功率,避免双误。(3)四强选手在接第一发球时,因一发球速快角度刁钻,处于被动回球状态,多采取以防守为主的回球,使用推挡球或者削球,反手位的使用率高于正手位;第二发球相对保守球速慢,以正反手抽球采取主动进攻,抽球的使用率显著提升,正手位使用率高于反手位。接第二发球的回球落点相对于接第一发球的回球落点,在对手后场位置的比例要明显提高,接第二发球的回球落点在对方场地更深。(4)第三拍的击球技术使用率正手抽球最高,回球落点尽量打向对手的反手位,得分率也相对高,第四拍的击球技术使用率反手抽球高,相对第三拍打向对手反手位的回球,使用率略低一些,得分率也降低一些。第三、四拍回球落点在对手后场的使用率和得分率,也是第三拍要高。第三、四拍击球的落点在对手场区前后左右空间位置的选择上基本相同,左右空间位置选择,击向对手的球路使用率和得分率均是,对手反手位>对手正手位>对手中路;前后空间位置选择,击向对手场地使用率和得分率均是,对手后场>对手中场>对手前场。(5)在正反手技术的运用和使用率上,正反手击球使用次数最多,比例接近,得分率高的同时失分率也同样高,是主要的得分手段。运用反手切削球作为比赛过渡和被动情况下使用,使用率和得、失分率较低。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空间,在后场的使用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