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融资表面上是纯粹的资金流动,其背后则是社会机制的作用,是社会关系的支撑。这一融资现象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下尤为普遍,处在经济转型阶段的中国作为一个关系型社会,其资源配置自然地依赖于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因此在我国可以为社会资本理论相关研究提供更合适的实证土壤。同样地,从社会资本理论切入,以社会关系、社会网络为支撑的企业社会资本研究对于完善中国特色融资理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结合我国特殊的地区间市场化程度差异,进一步探索不同市场化程度下企业社会资本对其融资能力的作用水平,也为探索我国企业融资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将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成果引入到我国企业融资理论,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构建企业社会资本指数,通过剖析企业社会资本对其融资能力的作用机理,揭示其影响的途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2013-2015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此外,结合我国经济制度转型的特点,以地区间市场化程度差异为切入点,探索不同市场化程度下企业社会资本对融资能力的作用水平,丰富了企业社会资本理论在企业融资理论领域的研究内容。根据理论阐述以及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企业社会资本可以缓解我国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增强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尤其能增强短期债务融资能力。针对地区间不同市场化程度,在引入HLM分层模型后,实证发现地区层面的差异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较大,说明数据适合应用分层模型,最终结果显示低市场化程度会削弱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融资能力的正向作用。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包括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基础上选取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及公开信息,构建企业社会资本指数,比起已有大量文献更具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此外已有文献较少对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进行区分,一般仅停留在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融资能力的实证观测,即使有文章尝试采取不同市场化程度的区分,也只是停留在分样本直接比较的层面,因此本文针对区域市场化程度引入HLM分层模型,尝试解决区域与企业间的跨层级问题,该研究方法更有科学依据,研究结果也更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