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生物学变异是除分析前、分析中变异外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有重要的临床和实验室应用价值。目前,我国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生物学变异数据大多引自国外白种人研究,而由于种族、饮食、地域等差异,这些国外白种人的研究数据可能不适用于中国人群。国内关于生物学变异的研究较少,仅见于生化和少量的免疫学检测项目。目前临床对免疫学检验指标如甲功、贫血、肿瘤、心肌标志物等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这些项目的生物学变异对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治疗、监测十分重要,但我国在其生物学变异研究方面却是空白,所以迫切需要进行此类研究,对我国设立实验室自己的分析物质量要求、评估参考区间以及更好的应用检测结果是个有力保障。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志愿者)37人(男13例,女24例),年龄22-58岁,中位年龄25岁。按照严格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进行表观健康人的筛选。每位志愿者研究期间保持自己的生活习惯。 2、免疫学检验项目 本研究包括的免疫学项目有: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NI、CK-MB)、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53)、贫血系列(叶酸Folate、维生素VB12、铁蛋白Ferritin),甲状腺功能类(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T3、游离T4)。 3、样本采集 严格控制分析前变异因素后进行样本采集,于离心机内1200g,10分钟离心,将血清分装后放入-80℃冰箱中冷冻待检。每周一次,重复上述过程6次。 4、标本检测 使用Roche E170、Abbott i4000及其配套的试剂进行样本检测,为缩小批内分析变异,我们采用同一个检测人员,在同一天分析同一批号试剂。 5、志愿者稳态标准的界定志愿者按照常规的习惯生活,研究期间要排除对检测项目有影响的急慢性感染,体重变化要在±10%之内。 6、统计学分析 排除离群点,采用微软office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各项目的个体内生物学变异和个体间生物学变异 各项目的个体内和个体间变异分别为:FERR:16.51%,70.44%; B12:7.24%,36.73%; FOLATE:8.61%,31.51%; CK-Mb:20.49%,41.40%; CEA:7.00%,77.68%; AFP:6.38%,53.51%; CA153:5.18%,42.56%; FT3:4.57%,6.84%;FT4:3.55%,7.01%; TSH:16.97%;43.30%。所有项目的个体内生物学变异都小于个体间生物学变异;除FT3外,其他项目的分析变异都小于个体内生物学变异。 2、RCV(95%概率)及Ⅱ的结果 各项目的RCV和Ⅱ分别为:FERR:46.74%,0.24; B12:21.25%,0.21;FOLATE:25.53%,0.29; CK-Mb:58.85%,0.51; CEA:23.84%,0.11; AFP:21.32%,0.14; CA153:16.74%,0.14; FT3:19.35%,1.02; FT4:12.67%,0.65;TSH:47.88%;0.40。大部分检验项目的Ⅱ都小于0.6。 结论: 1、除肌钙蛋白,FT3,FT4外,其余项目的个体指数都很小(Ⅱ<0.6),说明贫血系列,肿瘤标志物类以及Ck-Mb、TSH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在评判连续性检验结果时用处不大,使用基于生物学变异的RCV更为合适。 2、与2012年最新的国外WESTGUARD数据库比较后发现,个体内变异差异较小的是:CK-Mb、CA153、Ferr、TSH。个体间变异差异较小的是:TNI。其余项目相差较大,提示我国人群的甲功、贫血、肿瘤、心肌标志物的生物学变异不同于白种人群,应使用基于本国人群的生物学变异数据。 3、所有研究项目的个体内生物学变异都小于个体间生物学变异,说明生物学变异在机体内部波动范围要小于个体间的波动。 4、个体内生物学变异是除分析变异外,影响检验结果的不可忽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