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候及胃镜像的回顾性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eng2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5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的发病规律及证候分布特点,研究微观胃镜像与宏观中医辨证的内在联系,进行疗效评价,探讨中西医结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的作用机理并总结临证经验,以期为消化性溃疡的防治干预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方法:搜集2015-2020年在我院脾胃科住院及门诊确诊并经中西医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研究对象,参照2017年《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将研究对象分为七种证型,详实填写病例报告表,提取一般情况、胃镜及中医证候信息、治疗情况等,进行excel原始数据管理和描述统计,从性别、年龄、季节、危险因素等方面研究该病的发病规律,总结证候分布特点,进行疗效评价,探究微观胃镜像与宏观中医证型的内在联系,选取典型案例从中西医结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结果:1.性别与年龄分布:100例PU中,男性69例,女性31例,男:女≈2.2:1。患者整体年龄跨度在18-81岁,平均年龄50.36岁。男性年龄区间18-79岁,平均年龄49.01岁;女性年龄区间27-81岁,平均年龄53.35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提早4岁,不同年龄段的男女人数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溃疡类型与年龄分布:DU、GU和CU发病率分别为60%、34%和6%,三者人数比例约为10:5.7:1。DU年龄分布为:青年>老年>中年;GU年龄分布为:老年>中年>青年;CU年龄分布:中年>老年>青年。DU、GU人数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但CU与其他溃疡类型人数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季节PU患者发病率为:春季(30.0%)>冬季(27.0%)>夏季(24.0%)>秋季(19.0%)。后半春(春分-谷雨)与前半冬(立冬-大雪)为高峰期,前半秋(立秋-白露)为低谷期。4.PU危险因素频率分布为:吸烟(67.0%)>进食快(59.0%)>饮酒(51.0%)>三餐不定时(45.0%)>焦虑(39.0%)>NSAIDs(20.0%)>抑郁(12.0%)>紧张(10.0%)。5.Hp阳性率58%,阴性率40%。100例PU中医证型分布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气虚型>脾胃虚寒型>瘀血阻络型>寒热错杂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Hp阳性率最高的证型为脾胃湿热型和寒热错杂型,均为80.0%,瘀血阻络型阳性率最低,约为33.3%。不同证型的Hp感染人数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6.DU以肝胃不和型与脾胃虚寒型多见,GU以肝胃不和型和瘀血阻络型多见,不同类型溃疡的中医证型人数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活动期和愈合期以肝胃不和型居多,瘢痕期主要为脾胃气虚和脾胃虚寒型,不同溃疡分期的中医证型分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溃疡白苔常见于肝胃不和型和脾胃虚寒型,黄苔多见于肝胃不和型与脾胃湿热型,无苔多见于脾胃气虚和脾胃虚寒型,不同底苔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十分显著(P<0.01)。肝胃不和型黏膜多见充血、水肿、隆起,色红,蠕动减慢。寒热错杂和脾胃湿热型黏膜糜烂、出血、色红明显。瘀血阻络型多见出血、色红、畸形。胃阴不足型黏膜色红,偶见隆起充血。脾胃气虚型多见黏膜糜烂、出血、隆起,红白相间;脾胃虚寒型黏膜以隆起、水肿、色白为著,二者常兼蠕动减弱和畸形。不同证型的黏膜性质与颜色差异性十分显著(P<0.01),不同证型黏膜活动状态无统计学差异(P>0.05)。7.本病总有效率为97.0%。DU显效率为48.3%,有效率为41.7%,GU显效率明显高于前者,为67.6%,有效率为26.5%。二者在显效率和有效率方面差异显著(P<0.05)。CU治愈率和显效率偏低,与DU、GU治疗情况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1.PU男女比例为2.2:1,男性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提前4岁,具有年轻化趋势。DU:GU:CU=10:5.7:1,DU高发群体为青年,GU则好发于中老年。2.冬春时节PU发病率高,夏秋之交发病率最低,高发季当重视“治未病”。吸烟为本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情志因素中以焦虑最多见,饮食不节亦为重要发病因素。3.Hp阳性患者多于阴性。PU以肝胃不和型最常见,其次为脾胃气虚和脾胃虚寒型。Hp阳性率:脾胃湿热型和寒热错杂型最高,瘀血阻络型最低。4.中医辨证分型与微观镜像特征有一定的规律性,辨病辨证相结合可提高疗效。5.胃疡病以脾虚为本,热郁为标,胃络阻滞贯穿始终。愈合率高,但易复发。临证应中医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活动期以清解(清热、化浊、解郁)为主,佐制酸敛疮定痛之品促进疡肿消散;愈合期通补结合(调肝、活络、健脾),佐养血生肌之品加快疡面愈合,防止病灶畸形狭窄;瘢痕期益气扶正为主,兼顾活血化瘀,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复发。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在复杂真实的医疗环境下,总结我科盆腔炎性疾病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辅助检查、诊疗经过及预后,客观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梳理出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案,为盆腔炎性疾病规范化治疗提供临床证据。研究方法:根据真实世界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逐一查阅2005年10月-2021年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住院的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的病历资料,
目的:1探讨针刺眼外肌治疗麻痹性斜视的有效性。2对后天性麻痹性斜视(风痰阻络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舒经通络”针法治疗麻痹性斜视(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舒经通络”针法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风痰阻络证)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1通过中国知网、万方、Pub Med、Embase等数据库检索中英文文献,检索文献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1月20日。研究对象为麻痹性斜视的患者,试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运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观察“天柱Ⅱ穴”在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今后针灸治疗CEH提供一定的思路及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CEH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针刺联合电针治疗,并配合按揉风池穴疗法。治疗组选穴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合谷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进行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CTS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从而相对客观地反映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探讨合谷刺法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本课题纳入的病例均来源于2020年6月-2021年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推拿科及脑病针灸科门诊,共收治同时符合
目的: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循行为指导,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火针疗法治疗急性期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通过火针疗法与常规毫针针刺疗法的比较,评价两者的差异与优势,为临床中火针治疗急性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提供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根据患者初次就诊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贺氏火针点刺治
目的1基于各版诊断标准中涉及的症状纳入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献,分析针刺治疗CEH的取穴规律。2运用复杂网络拓扑分析法构建针刺治疗CEH的核心腧穴子网络图,得到针刺治疗CEH的核心腧穴。3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腧穴特异性和不同刺激量对针刺治疗CEH的影响,得到针刺治疗CEH的最优方案。方法1全部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电子数据库及纸质版文献。搜索方法以各版诊断标准
目的:通过恢刺患侧腰夹脊穴(L1~L5)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常规针刺患侧腰夹脊穴(L1~L5)治疗相比,观察针刺方法的改变能否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来自于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份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共纳入受试者70例,试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2例,共66例受试者完成,分别为试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火针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性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毫针疗法相比较,为制定和优化缺血性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性瘫的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本课题所纳入6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针灸中心,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毫针对照组和火针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不同针刺方法。选穴均为“调神通络”组穴加减合并导师临床经验效穴,
本论文临床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下简称为慢阻肺)急性期到稳定期的证候变化(主要症状、病位、证型);二是中医规范化管理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效果。目的:(1)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急性期到稳定期的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病位和证型)的演变规律,分析其临床特点,为慢阻肺的临床干预提供一定的思路。(2)观
目的旨在了解妇科肿瘤手术前后中医证候及血瘀证积分特点,同时分析临床检测指标的变化,阐述妇科肿瘤患者与血瘀证的相关性。为临床更好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妇科肿瘤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1调查我院2017.10-2021.03妇科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2月的中医证候及血瘀证积分情况。运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并分析手术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