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秦岭横贯中国中部,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嘉陵江上游以东的东秦岭山脉走向为正东西向,褶皱紧密,山体硕大,谷地窄小,山地平均高度2,000~3,000米(6,562~9,843英尺)左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12,359英尺),为中国东部超过3,000米的少数山峰之一。隆肛蛙(Feiranaquadranus)为秦岭地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岭横贯中国中部,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嘉陵江上游以东的东秦岭山脉走向为正东西向,褶皱紧密,山体硕大,谷地窄小,山地平均高度2,000~3,000米(6,562~9,843英尺)左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12,359英尺),为中国东部超过3,000米的少数山峰之一。隆肛蛙(Feiranaquadranus)为秦岭地区的广布种,属于无尾目(Anura)蛙科(Raninae)叉舌蛙亚科(Dicroglossinae)隆肛蛙属(Feirana)。本文试图从种群遗传结构和谱系地理学两个方面的研究,来初步探讨秦岭地区隆肛蛙的的演化历史。本文采用mtDNA上的cytb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秦岭地区六个隆肛蛙地理种群共计42个个体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目的序列长度为606bp,其中包括变异位点26个,且变异主要发生在序列的后1/3段。这些差异定义了14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为0.89895,各地理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h的变化范围为0.00000到0.88889。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516,各地里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π的变化范围为0.00000到0.00676。种群间的遗传距离Dxy值和Da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0579到0.02614以及-0.00274到0.02327。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24551到0.85047,种群间的基因流Nm在-14.28170到3.13346的范围内变化。AMOVA分析显示,总遗传变异中,地理组群间的变异占70.54933%,地理组群内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变异占14.44276%,地理种群内部的变异占15.00791%,该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组群之间。利用Paup软件构建了秦岭地区隆肛蛙的NJ和MP系统发育树,两树的结构相似,所有单倍型分为Ⅰ和Ⅱ两支,其中Ⅰ支义可分为a和b两个亚支。嵌套进化支序图也显示,所有单倍型最终被分为Clade3-1和Clade3-2两支,结果与系统发育树相似,在支序图中,Hap5被做为祖先单倍型。综合系统发育树及嵌套进化支序图的分析结果,推测秦岭地区隆肛蛙的演化路径为:秦岭地区的隆肛蛙在旬阳坝及其附近区域起源,起源之后向东、西两个大的方向扩散,向东扩散的路途虽然有众多山体褶皱,对隆肛蛙的迁移造成了一定的阻隔,但地势的变化幅度较小,没有大范围的常年积雪的高山,这使得蓝田、小秦岭等地的隆肛蛙与发生地之间还存在着有限的基因交流:向西扩散的隆肛蛙开始扩散的路途较为平坦,在扩散到凤县一带时,秦岭造山运动开始,太白山抬升,阻断了发源地隆肛蛙向西迁移的路,使得太白山以西区域的隆肛蛙与太白山以东区域的隆肛蛙断绝了来往,分化出了当地独有的单倍型,且与太白山以东的种群之间住遗传距离上相距较远。
其他文献
LB(Langmuir-Blodgett)膜是一种人工制备膜,它是研究真实生物膜的有效手段,也是性能优质的新型材料。将金属离子引入LB膜中使其有特殊的导电性、磁性和量子等物理性质,这些特性使LB膜具有更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金属离子主要是通过静电或配位与单分子膜发生作用,目前对金属离子与单分子膜配位作用的研究较多,但对金属离子与单分子膜间的静电作用的研究较少,且只对个别实验现象进行推测层面上的解释,
在发光材料领域,碱土铝酸盐体系发光材料在照明显示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这一类发光材料可以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二元碱土铝酸盐,例如,长余辉荧光材料SrAl2O4:Eu2+,Dy3+,具有发光效率高、余辉时间长的特点,在夜间显示、彩色装潢、玩具业、娱乐业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第二类是具有磁铁铅矿和β-Al2O3结构的六方相碱土铝酸盐,如蓝色发光材料BaMgAl10O17:Eu2+,
随着对钢铁材料、陶瓷材料、半导体材料及纳米级新材料和复合材料的不断深入发展,材料界面的作用日趋增加。晶界直接影响着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能。晶界的特性源于晶界处不同于晶体内部的结构和能量,晶界处原子的构形和能量是研究界面相关现象如晶粒生长、扩散、杂质偏析、原子迁移、晶界滑移、腐蚀、沉积、形变和断裂等行为的重要基础。因此,分析和研究晶界能和晶界结构对材料科学、冶金学、固体物理及固体化学提供重要的
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蚁总科(Fomicoidea)、蚁科(Fomicidea),其多态现象和分工明确的社会性生活,决定了它高度复杂的神经系统,由于其神经系统结构相对集中,因而是研究昆虫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良好材料。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自由基性质的气体,其作为生物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信号分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以心境低落,思维迟钝,语言行动减少为主要特征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随着日常压力增大,抑郁症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发病年龄逐年降低等特点。抑郁症的发生与社会环境、心理、神经生化和遗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但抑郁症确切的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清楚。海马是目前抑郁症研究中涉及最多的脑区。最近的研究表明兴奋性氨基酸与抑郁症的发病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海马谷氨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化学品被不断地释放到自然环境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环境中许多化学污染物可以干扰野生动物和人类的正常生理活动。研究表明,双酚A(bisphenol-A,BPA)作为环境雌激素可影响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同时,酚类诱导其他动物细胞凋亡的研究也不乏报道,但有关BPA对两栖类生殖细胞凋亡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中国林蛙(Rana chensin
视觉系统在动物通讯中占据主导地位,有关其适应进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营严格地下洞道生活的啮齿动物,由于适应地下黑暗的生活环境,其视觉系统的形态结构、功能等在进化中表现出高度的趋同现象,如视器变小,视觉退化乃至消失等。这些特征为研究地下啮齿动物视觉系统的适应进化提供了十分理想的实验材料,也将对地下啮齿动物视觉系统适应进化机制的研究起积极促进作用。本研究以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
温度作为体温调节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动物生存来说,较其他环境因子更能产生巨大的影响。通常说来,恒温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在周围环境温度波动下,都能通过自主和行为调节来维持体温。大多数体温调节的生理学知识都是通过哺乳动物如老鼠的研究而知。但是想要全面的了解体温调节的机制,还需研究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这些主要通过行为调节体温的变温动物。变温动物作为研究体温调节机制的一种模型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因
亚洲蝮属(Gloydius)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类毒蛇,其分布范围广泛且生境差异较大,从雪山、高原、丘陵至平原,是一个高度分化、适应多种环境条件的类群。我国虽然蝮蛇资源丰富,但是对于该物种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目前知之甚少。本文分别以线粒体DNA上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b)和NADH脱氢酶亚基4(ND4)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陕西省岐山、洋县、宁陕、汉阴和安徽黄山5个不同地理种群的
PolyrhAChis vicina roger as social insects belong to Insectea, Hymenoptera, Formicidae, PolyrhAChis. There are well-defined grades and division of labour in P.vicina, which possess a complex never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