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钢渣复合颗粒处理含Cu2+废水的实验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污泥钢渣复合颗粒的制备工艺、对酸性矿山废水中Cu2+的去除效果、吸附机理及规律、吸附Cu2+的最佳反应条件,采用振荡吸附实验、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EDS能谱分析,通过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影响实验与正交实验相结合确定出污泥钢渣复合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质量比6:4、碳酸钠掺量6%、焙烧温度500℃和焙烧时间1h。通过SEM、XRD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可揭示:质量比、造孔剂掺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的不同均会影响污泥钢渣复合颗粒内部的孔隙结构,进而影响复合颗粒的吸附性能;造孔剂掺量越多,孔隙结构越发达;焙烧温度过高或焙烧时间过长均不利于孔隙的形成。污泥钢渣复合颗粒含有Ca-Si-O、M-Si-O、Ca-M-Si-O等矿物相形式(M表示金属元素),即以硅钙化合物以及与金属结合的矿物形式存在,可见污泥钢渣复合颗粒在处理废水时主要发生沉淀作用。污泥钢渣复合颗粒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处理不同浓度含Cu2+废水后的污泥钢渣复合颗粒进行SEM、XRD、EDS微观分析揭示出:污泥钢渣复合颗粒表面形成的含Cu2+聚合物为绒花状;废水中Cu2+浓度越高,污泥钢渣复合颗粒表面吸附的Cu2+越多,但在低浓度时主要发生沉淀作用除Cu2+。通过污泥钢渣复合颗粒与膨润土钢渣复合颗粒处理含Cu2+废水的实验现象以及不同反应时间的XRD、EDS微观对比分析得出:污泥钢渣复合颗粒在处理Cu2+的过程中发生吸附-絮凝-沉淀协同作用。最佳污泥钢渣复合颗粒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在100m L浓度为100mg/L、p H为4的含Cu2+溶液中:加入8g/L污泥钢渣复合吸附剂,在振荡速度为80r/min的条件下反应120min;对Cu2+的去除率达94.97%,反应后的p H为7.17;处理后Cu2+浓度和p H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污泥钢渣复合颗粒是AMD的优良水处理吸附剂。该论文有图44幅,表16个,参考文献62篇。
其他文献
应力发光是固体材料在机械作用(压缩,拉伸,弯曲,撞击等)下而产生的发光现象。根据应力发光的机械作用力特征可分为摩擦应力发光和形变应力发光两大类别。由于弹性形变应力发光
周立波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是以作者、学者、文艺战士、基层工作者等多重身份出现的,他一直以革命者的姿态走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前沿,并进行关于时代重大主题的文学书写。提及其作品,读者或简单地将其归于革命文学的范围,只看到其创作的政治功利性特征;或欣赏其作品中多姿多彩、细微逼真的乡村生活描写。总体上看,在评价周立波的文学史成就时,“阶段过程思维”与“永恒原则思维”互相排斥、不能兼容,前者强调特殊历史语境下政治
随着能源需求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各种新型储能设备。在这些储能设备中,超级电容器由于其高功率密度
生物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丰富、富含多种含氧官能团等特点,已引起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本研究以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 z.x.lin)为生物炭原材料,在氮气条件、较高
20世纪末,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智能化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稻株定位是解决水稻机械智能除草和精准喷施的前提。通过稻株位置信息提取稻株行线,
目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问题与资源匮乏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半导体光催化作为一种无污染、通过太阳光除去工业和医药废水污染物的有前景的绿色环保技术。
多孔材料是指在材料内部有大量彼此相通或者闭合网状结构材料。得益于多孔材料的结构特点,因此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强,正因为这些性质,多孔材料在催化
为确定梅州烟区适宜的移栽方式,解决移栽方式不合理引起的生物量积累少、化学成分协调性及产质量较差等问题。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选取平远、五华2个产区,设置4个处理,T1(CK)
工业的高度发展使得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治理作为国家的发展纲要之一,也频频的被社会广泛的讨论。垃圾的焚烧也是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垃圾本身成分复杂,有毒有害物
聚乙二醇(PEG)被广泛的应用于修饰纳米药物,它能够明显的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从而更好的聚集在肿瘤组织内部,然而它也使得肿瘤组织细胞减少了对纳米药物的摄取。面对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