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社会脆弱性研究——以淮河流域为例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iaoj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河是我国七大河中洪灾发生最为频繁的河流,灾害的频繁发生给沿淮省市带来了较高的洪灾社会脆弱性,另外,淮河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交通枢纽、文化交融的战略要地,严峻的洪灾形势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迫切需要加强流域脆弱性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逐渐增长以及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社会系统受到灾害不同程度的冲击,灾害脆弱性问题日益凸显,脆弱性作为防灾避险和灾害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大。本文以洪灾频发的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灾害位置模型和应急管理周期理论为基础,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淮河流域的洪灾社会脆弱性进行研究。  首先,本文阐述了淮河流域洪灾社会脆弱性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脆弱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不同时期的学者对脆弱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概括了脆弱性的发展脉络,为展开社会脆弱性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其次,总结了自脆弱性研究以来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梳理了社会脆弱性的研究脉络并提出了相关研究方法,重点是以灾害位置模型和应急管理周期理论为基础,构建洪灾社会脆弱性的理论和量化指标体系,从人口、经济、防灾避险三个维度诠释社会脆弱性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又包含三级指标若干。  第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淮河流域洪灾社会脆弱性量化指标进行处理,剔除指标间的冗余成分,提炼出较为简练的洪灾社会脆弱性敏感性指标,能够较为客观的对指标进行降维,为综合开展脆弱性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第四,按照社会脆弱性的评价要求构建评价标准,应用突变理论延伸后的突变级数法,构建了淮河流域洪灾社会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客观准确对淮河流域28个地市的洪灾脆弱性进行评价,并通过GIS软件对淮河流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最后,根据淮河流域洪灾社会脆弱性的评价结果,从人口、经济、防灾避险三个方面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降低淮河流域洪灾社会脆弱性提供支持。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