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近年来脂氧化酶(LOX)及其代谢产物羟基二十碳四烯酸(HETE)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12-LOX作为脂氧合酶家族的一员,是催化AA转化为12-羟廿碳四烯酸(12-HETE)的关键酶,而12-HETE与12-LOX一起,通过各种机制共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两者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已成为研究重点。黄芩素(baicalein,BAI)是从唇形科植物黄芩中提取出来的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癌、抗凝、抗血栓形成和保护肝脏、心脑血管、神经元等多种药理活性等的黄酮类化合物。有关黄芩素的一些制剂已在临床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传染性肝炎、急慢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肾盂肾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并显示出较好的疗效。近年来,随着中药抗癌研究的深入,黄芩素抗肿瘤的机制得到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作为12-脂氧化酶(12-LOX)抑制剂,黄芩素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包括胰腺癌、肝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而对食管癌细胞是否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探讨12-脂氧化酶(12-LOX)抑制剂黄芩素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为黄芩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109细胞,用含不同浓度黄芩素(0、5、10、20、40、80μmol/L)的培养基处理,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EC-109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黄芩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经碘化丙啶(PI)染色后,用流式细胞分析仪(FCM)检测黄芩素对EC-109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未经黄芩素干预的细胞包膜完整,细胞贴壁生长,状态良好。以不同浓度黄芩素作用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当低浓度且作用时间较短时,细胞体积稍增大、变得扁平。当作用时间达48小时后,细胞开始出现皱缩,伪足形成,细胞折光性差,模糊,与周围细胞分离,形态不规则,且随浓度增加可见部分细胞呈“发芽”状态改变,类似凋亡细胞形态改变,最终漂浮。给予大剂量黄芩素与细胞一起培养,细胞在短时间内缩小、脱落、漂浮,产生许多细胞碎片,可能形成细胞坏死。2.应用MTT法研究黄芩素对EC-109细胞的作用,结果发现,黄芩素对EC-109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能抑制细胞增殖,且随着黄芩素终浓度(0、5、10、20、40、80μmol/L)增加和作用时间(24、48、72h)的延长,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24h后分别为98.4%、87.7%、87.6%、81.9%、79.0%;48h后分别为71.6%、67.6%、64.1%、60.0%、46.7%;72h后分别为43.8%、43.1%、43.1%、40.0%、23.0%。与对照组相比,这种抑制作用呈一定的时间、浓度依赖性。3.流式细胞术PI单染法检测黄芩素对EC-109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0、5、10、20、40、80μmol/L的黄芩素作用于EC-109细胞24h后,随着黄芩素浓度的增高,G1期细胞的比例升高,分别为37.7%、43.6%、48.2%、56.7%、68.5%,G2期细胞的比例降低,分别为24.5%、18.5%、12.4%、9.5%、0.0%。结论:1.黄芩素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能够抑制食管癌EC-109细胞的生长,并且随着黄芩素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该抑制作用更为明显。2.黄芩素可改变EC-109细胞的周期分布,并呈一定的时间、浓度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