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惠芬作为乡土作家的代表人物,凭借其独有的人生经历与女性特有的平和细腻,以往返于城乡的生活经历为叙述素材,将笔触及宁静祥和的乡村、深沉厚重的土地、质朴本真的男男女女,由此,乡土横截面的展示,地域文化的交融,时代语境的渗透,历史向度的开掘,人物的重现与接连,乡土现代性的观照,让她的乡土世界成为一个丰满的、立体的、动态的独特一隅。作为辽南农村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女儿,孙惠芬深情地描写着滋养她的土地,细腻地描画着既带着乡野气息又对生活怀有执着信念的人物形象,在其作品中,“空间”是十分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为人物与事件提供了叙事背景,而富于空间感的图景和意象也不胜枚举。本文将从空间角度入手,以《上塘书》《歇马山庄》《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民工》《吉宽的马车》《街与道的宗教》以及《城乡之间》等作品为主要论述对象,试图探析孙惠芬小说本身所呈现的空间诗学,并跳出文本内部,在更为宏阔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其小说所体现的空间文化想象。目前关于孙惠芬作品中空间问题的研究涉及甚少,从空间角度考察孙惠芬的小说不仅对深化和丰富其个案研究有着重要的文学意义,同时她所构建的辽南“歇马山庄”与其他空间场域共同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乡土世界。本文的主体部分首先梳理文学研究从时间到空间的转向,并结合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的诗学”探讨在此背景下孙惠芬小说的空间性;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以孙惠芬的小说为依托,第二部分首先从文本内部入手,具体分析与研究孙惠芬小说从宏观的地理空间、关系建构的社会空间到微观的心理空间所呈现的空间诗学,及其表现形态;最后一部分跳出文本本身,观照文化实践,孙惠芬的小说是中国现代化语境中的存在,她意在探寻人在空间场域中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义,这部分主要研究的是作品中体现的空间文化想象,围绕“身体旅行”的空间位移、“身份焦虑”的沉痛体验以及“心灵归依”的精神救赎三方面展开论述;结语主要阐述孙惠芬一系列创作的独特性与价值所在,以及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作者自身和留给我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