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足部微循环影响的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LEAD)是动脉硬化导致下肢动脉血管内膜增厚、血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的肢体急性或慢性缺血性疾病。当LEAD患者足部微循环障碍时,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患肢乏力、疼痛,此时患者常通过自然下垂患肢来减轻疼痛症状。有研究报道,LEAD患者的肢体体位可影响患肢血流状况。《外科护理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疗指南》(2015年版)中均提出LEAD患者应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加强体位护理,但对体位护理的具体方法没有明确说明。国外有关于LEAD患者体位对足部微循环影响的研究报道,但结论尚不一致。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且尚未发现关于LEAD患肢足部微循环变化与体位维持时间关系的报道。目的:探讨LEAD患者在平卧位、坐位、下肢下垂及下肢抬高体位时,对足背微循环的影响;分析最佳体位(氧分压和多普勒血流值均最高)下,患肢足背微循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LEAD患者进行研究,其中60例患者用于探讨不同体位下足部微循环变化;30例患者用于分析最佳体位下患肢氧分压值的变化与体位维持时间的关系。(1)不同体位下患肢血流情况监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在入院后第一天上午,用经皮氧分压仪监测平卧位、坐位、下肢下垂及下肢抬高4种体位下患肢足部的氧分压值和多普勒血流情况,分析4种体位对患肢足部微循环的影响,并明确最佳体位。(2)最佳体位维持时间与足部氧分压值变化关系研究:选取30例lead患者,先监测平卧位的氧分压值,随后采取最佳体位,在60min内实时监测氧分压值的变化情况。若患肢足部氧分压值低于平卧位或无法再维持该体位时,则立即停止监测,并记录此时足部的氧分压值及体位维持的时间。所有数据录入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lead患者在4种不同体位下,患肢足部氧分压、多普勒血流值不同(p<0.01)。下肢下垂位的氧分压值和多普勒血流值最高。(1)平卧位时氧分压值低于坐位和下肢下垂位(均p<0.01),但高于下肢抬高位(p=0.028);且下肢下垂体位氧分压值高于坐位。(2)平卧位时多普勒血流值分别低于坐位(p=0.023)和下肢下垂位(p=0.008),而高于下肢抬高位(p=0.266)且下肢下垂体位时血流值高于坐位。(2)患肢处于下肢下垂位时,足背氧分压值呈上升趋势;在下垂5min时达到最高值34.4mmhg,随后逐渐下降。在下垂30min后,足背氧分压值高于平卧位(p<0.05);然而在下垂40min后,氧分压值虽高于平卧位,但无统计学差异。当患肢侧支循环尚未建立或动脉血管完全闭塞时,下垂位时氧分压值下降时间提前,并出现麻木、疼痛等不适症状。结论:lead患者在平卧位、坐位、下肢抬高位和下肢下垂位4种体位中,患肢足部的氧分压值和血流值将发生变化,对微循环有影响,患肢下垂体位能改善患肢足部微循环。LEAD患者采取下肢下垂体位时间在5min~30min为宜。如患肢血管闭塞严重,侧支循环尚未建立,下垂后疼痛加重时,则应缩短下垂体位的时间,宜采取以平卧位为主的体位。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通过对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CPA)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儿童院内心肺复苏(CPR)的现状,并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回顾性观察研究,对2012年1
央视1983年举办首届春节联欢晚会,至今已29届。近30年来,春节联欢晚会在国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文化角色。与春节联欢晚会同时代而出现的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他们是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