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属人工合成异源四倍体染色体稳定性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1021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倍化(polyploidy),也叫全基因组复制(whole genome duplication;WGD)在真核生物的进化历史中具有重要作用,大部分的开花植物都是多倍体或古多倍体,包括许多重要的农作物。异源多倍化,即种间杂交(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和基因组加倍(genome doubling),是植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人工合成和自然形成的初期异源多倍体通常会出现减数分裂紊乱,产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和后代。多倍体基因组水平上的变化已经有许多研究,但是染色体稳定性和二倍体化机制仍不清楚。甜瓜属人工异源四倍体Cucumis ×hytivus(2n=4x=38)来自于黄瓜(C.sativus,2n=2x=14)与其近缘野生种C.hystrix(2n=2x=24)的种间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并经过多年不断自交,是研究亲本染色体基数相差较大的异源多倍体的物种形成、进化及稳定机制的理想体系。目前,对甜瓜属异源四倍体C.×uhytivs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相对较少,仅局限于早期的细胞学观察。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的甜瓜属物种间比较染色体研究的发展,为利用种间FISH进行甜瓜属异源四倍体染色体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本论文中,首先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和种间FISH的方法构建了野生种C.hystrix的核型,并基于此结果对甜瓜属异源四倍体的19对部分同源染色体进行了识别,以及重复序列分布的研究;最后分析了C.×hytivus减数分裂染色体的配对及花粉育性,探讨了甜瓜属人工合成异源多倍体染色体稳定性及其与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GISH和种间FISH技术构建野生种C.hystrix核型本研究利用黄瓜fosmid克隆进行了种间FISH,并结合GISH区分了C.y.hstrix的12对同源染色体(H01-H12)。种间FISH共筛选出了 29个在C.hystrix中期染色体上产生单一信号位点的黄瓜fosmid克隆。利用其中12个信号良好的fosmids以及C.hystrix基因组DNA(hy-gDNA)和rDNA识别了每条染色体。结果表明,45S rDNA位点分别位于H08、H10和H12等3条染色体上,而5S rDNA位于H10染色体靠近45S处。同时,通过重复杂交利用C.hystrix基因组DNA和其BAC克隆457-F11能够快速识别野生种的染色体。2.利用GISH和种间FISH技术分析甜瓜属异源四倍体C.×hytivus核型稳定性本研究利用重复序列和黄瓜fosmid克隆为探针进行了 GISH和种间FISH分析,识别了甜瓜属异源四倍体的19对部分同源染色体。利用黄瓜和C.hystrxi基因组探针及重复序列Type Ⅲ和BAC克隆457-F11探针混合液在同一张C.× hytivs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片子上进行先后两次杂交,构建了该异源四倍体染色体核型,并统计分析了15个不同单株的核型。同时,对黄瓜四类主要重复序列(Type Ⅰ/Ⅱ,Type Ⅲ和Type Ⅳ),45S、5S rDNA,和拟南芥端粒重复序列在异源四倍体C.×u hytivs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复序列在C.×hytisvu的基因组染色体上的信号位置和强弱与在黄瓜中报道的相一致,其信号强弱和位置没有出现变化。在甜瓜属异源四倍体中期染色体中,4对45S位点的FISH信号在黄瓜亚基因组染色体上可以清晰检测到,而最弱的一对45S有时候观察不到;C.hystrix亚基因组染色体上的3对45S信号强弱和分布没有变化。位于C.hystrix亚基因组H10染色体上的5S信号比黄瓜亚基因组C5染色体上的信号要强一些。随后,利用26个在野生种C.hystrix产生信号的fosmids杂交到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片子上,研究其在甜瓜属异源四倍体C.×hytivus基因组上的分布模式。结果显示,在所有异源四倍体单株中没有鉴定到非整倍体的存在,甜瓜属异源四倍体的亚基因组结构较为稳定,未出现大规模的染色体变异,然而fosmid的信号模式表明可能存在小片段染色体重组。3.甜瓜属异源四倍体C.×hytivus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和花粉育性分析利用黄瓜和C.hystrix基因组DNA为探针,对60个处于减数分裂Ⅰ不同阶段的花粉母细胞(PMCs)中的染色体进行GISH实验,分析了甜瓜属异源四倍体中两套亚基因组染色体的配对情况。结果表明,染色体大多数以二价体(Ⅱ)形式存在,其平均频率为每细胞11.21个(7~14个);三价体(Ⅲ)和四价体(Ⅳ)的出现频率都比较低,其中三价体平均每细胞0.97个,四价体是每细胞2.12个。未配对的单价体(Ⅰ)在大约在84.5%的细胞中都有出现,平均每细胞2.7个。异源四倍体C.×hytivus的平均染色体构型为2.7 Ⅰ+11.21 Ⅱ+0.97 Ⅲ+2.12 Ⅳ。同时,经常可以观察到两个亚基因组之间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二价体和多价体,染色体滞后和粘连等情况也普遍存在。利用1%醋酸洋红对C.×hytisvu的成熟花粉粒进行染色,结果表明,C×hytivus的花粉活力大约为41.84%,即在自交多代的甜瓜属异源四倍体中仍有50%以上的花粉败育。
其他文献
Wolbachia是一种胞内共生菌,其在节肢动物中广泛存在,凭借胞质不亲和的作用Wobachia可以在寄主种群中快速扩散。胞质不亲和的现象表现为感染Wolbachia的雄虫与不感染Wolbachia的雌虫交配,或者与携带不同Wolbachia株系的雌虫进行交配,后代不孵化的现象。这种胞质不亲和的表型可以被携带同种Wolbachia的雌虫所拯救。目前对于胞质不亲和的机理已经有几个比较成熟的模型,但胞
棉铃虫和烟青虫同属鳞翅目夜蛾科铃夜蛾属,二者亲缘关系极近。尽管两物种的形态特征相似,但两物种在食性上表现出了相反的进化趋势,以致两物种的寄主植物范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棉铃虫是典型的多食性昆虫,寄主范围甚广,能够以30多个科200多种植物为寄主;而烟青虫是典型的寡食性昆虫,寄主范围相对较窄,仅以茄科中的烟草和辣椒等为寄主。为了探究棉铃虫和烟青虫在食性方面的显著差异,本文分别从基因组和转录组两个层面分
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环境“热点”问题。统计报告显示,全球CO2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增长至2017年的406ppm;此外,全球温度也自19世纪末工业革命后逐渐变暖,1990-2005年全球平均温度增幅约为每十年0.15℃-0.3℃,未来全球气候将持续变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凸显,转Bt作物也将面临着众多生态风险。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在提高作物产量、生物量积累的同时,可
疫霉属包含多种破坏性植物病原菌,其中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又名烟草疫霉)寄主范围广,可以为害多种作物,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对寄生疫霉等多种疫霉菌敏感,易于进行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和蛋白瞬时表达等操作,是研究植物与疫霉互作的一个优良模式植物。前期研究表明在寄生疫霉侵染本氏烟的过程中,大量的转录因子被病原菌诱
为了防治农业害虫,自古以来人们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防虫治虫方面积累丰富的技术经验。治虫防灾也一直是中国历代帝王关注的大事,是官员必须承担的任务。同时,中国古人将虫作为生活、生产中合理存在的部分,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只要其不伤害庄稼,不影响人的日常生活即可。不过,这一观念在现代的农药技术大行其道后便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近现代,中国大量采用杀虫剂,杀虫剂的撒布固然简便且效果良好,但对
酸黄瓜(Cucumis hystrix Chakr.,2n=2x=24)隶属于葫芦科(Cucurbititaceae)甜瓜属(Cucumis)黄瓜亚属(subgenus Cucumis),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可以与栽培黄瓜(C.sativus)杂交成功的野生种,且与黄瓜具有同一个祖先,被认为是研究甜瓜属物种起源进化以及两染色体基数变化关系的关键物种。酸黄瓜具有抗霜霉病、蔓枯病、枯萎病以及南方根结线
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是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中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夏秋频现的高温天气对不结球白菜的周年生产和供应产生不利的影响。不结球白菜具有丰富的遗传资源,不同品种之间在耐热性方面也具有显著差异。另外,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对不结球白菜进行深入的组学研究,从
目前的研究显示,草毒属植物属配子体自交不亲和(Gamet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GSI),而且存在两个独立的位点(S-和T-loci)及一个非S位点共同参与了自交不亲和过程,但目前这些位点的具体信息及作用机制仍不明了。本文以自交不亲和的绿色草莓(F.viridis(Duchesne)Weston,Greenish strawberry)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其在自交、
多倍体化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是植物进化的重要动力。研究表明,70%以上的被子植物在进化过程中至少经历了 一次多倍体化。新形成的异源多倍体必须在两个不同的基因组之间建立外来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的相容关系,这就会导致基因组结构、基因表达和发育特征的快速变化。研究表明,不同科属植物间的多倍体化进化模式不尽相同。菊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其倍性变化大,菊属(Chrysanthemum)及其近缘
单性结实是指子房在缺少授粉或其他刺激的条件下成功发育成为果实的现象。果实正常坐果与发育通常依赖于成功的授粉受精,而授粉受精容易受到不利环境因素影响,进而造成果实产量下降与品质降低。单性结实不仅能够避免因种子发育不良造成减产等一系列问题,而且产生的无籽果实具有口感好、外观佳和货架期长等优点。虽然黄瓜中存在着丰富的单性结实种质资源,但是对单性结实机理认知的不全面限制了它在种质改良上的应用。在前期的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