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诗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晏殊诗在流传的过程中大多散佚,现存诗多应制之作,因此晏殊的诗歌创作并没有引起宋诗研究者的特别关注,除了其诗歌名作《寄远》被选录进宋诗选本外,晏殊的诗歌创作在各种文学史及诗歌史中少有论述,关于晏殊的专题研究论文多聚焦于晏殊的词,晏殊诗歌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很少见,而且目前研究晏殊诗的论文基本集中在诗学思想和诗风上。有鉴于此,笔者撰写此文,就晏殊的诗歌进行题材内容的分类,对晏殊诗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意境格调做具体的分析,并对晏殊诗的地位以及影响进行反思。有研究者把晏殊列入“西昆体”诗人的行列中,但在对晏殊现存诗作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诗虽学李商隐,但与同是学李商隐的西昆派在风貌韵致上有所区别。虽然晏殊的奉和应制诗多华美艳丽,但其写景咏物诗及抒怀诗善于选取清雅恬淡的意象,立意颇富思致,并注意字词锤炼进而营造出闲雅的风韵。进一步对晏殊诗的地位进行反思,我们不难发现晏殊以理致入诗及其对淡雅风格的追求,这些不仅是对西昆体浓艳诗的改造,更对北宋前期革新派诗人欧阳修、梅尧臣的诗歌创作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在宋诗从沿袭唐韵到形成自己风格特色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中介过渡作用。
其他文献
刘庆邦的小说创作在当代文坛可以说是独特的,也是备受关注的,他的“韧性写作”展现出来的诗性品格是本文所要着重探讨的。在这个商品化渐趋愈演愈烈的时代氛围里,文学写作已
《春秋事语》是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古代帛书中的一部,全书共分十六章,约四、五千字。《春秋事语》一经出土就有学者发现了其与《左传》的关系。二者记载的都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