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类滴眼液对角膜的愈合作用及其对泪膜稳定性的改善的影响,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类滴眼液(贝复舒)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常规使用以改善患者手术后出现眼的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和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的可行性。
方法 16只南昌大学医学院动物房提供健康无眼病的清洁级白兔(兔龄两个月,体重1、5-2、Okg,雌雄不限),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二组,每组8只,均编号。对照组:手术显微镜下行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每天双眼点普通氯霉素滴眼液,实验组:手术显微镜下行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每天双眼点贝复舒滴眼液。二组均于术后半小时开始点药水,每天四次,每次两滴,共一周。术后一周每天用药前均行1)裂隙灯观察角膜损伤修复情况及损伤修复伴随的炎性反应。2)Schirmerl分泌实验,用以评估泪液分泌功能。3)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测。术后三天每组单号兔处死取其角膜在光镜下行病理学检查,双号兔继续观察;4天四天后剩余兔处死,取其角膜置于光镜下行病理学检查及扫描电镜下观察。采用SPSSl2.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角膜损伤的修复情况实验组术后3天,有15只眼角膜上皮愈合,角膜上皮平均修复率为93.7%,对照组的角膜上皮平均修复率为75%;实验组角膜上皮修复明显快于对照组。术后7天两组角膜损伤上皮基本修复,1%荧光素染色两组无着染者。2.损伤修复伴随的炎性反应术后早期两组均有轻度炎性反应,如:结膜充血、角膜水肿,随着上皮修复,炎性反应逐渐消退。两组炎性反应无明显差异。3.SchirmerI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明显高于术前(P值<0.05),术后第3天,术后第4天,术后第5天,术后第6天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值<0.01)。实验组术后第5天开始实验组泪液分泌基本恢复术前(P值<0.01),而对照组直到术后第7天才恢复。4.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测 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间泪膜破裂时间在术后第2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4天,术后第5天,术后第6天,术后第7天均有明显差异(P值<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3天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减少(P值<0.01),实验组术后第4天开始泪膜破裂时间恢复(P值>0.05),而对照组直到术后第6天才逐渐恢复(P值>0.05)。5.组织病理学检查光镜下显示,术后三天各组术区角膜上皮细胞形状及排列不规则,角膜上皮细胞轻度增殖、肥大,基底部不连续,厚度不均匀,基质浅层成纤维细胞增生,伴少数炎性细胞,纤维排列紊乱;术后7天,基质浅层成纤维细胞增生较前明显,炎性细胞较前减少,但术区角膜均未恢复到正常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上皮层数及基质浅层成纤维细胞较多,新生基质层明显增厚。角膜电镜示基底膜及基质浅层厚度不均,纤维间隙增大,排列紊乱,少数角膜细胞内线粒体增多、体积增大。
结论 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类滴眼液(贝复舒)在兔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使用,对角膜上皮损伤的愈合在时间和程度上与对照组对比均有明显改善。2.bFGF类滴眼液在兔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有助于泪膜的改善。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类滴眼液(贝复舒)对泪膜的改善作用提示其可以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常规使用,以改善患者手术后出现眼的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和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