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影响调查及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对妊娠期铁缺乏的效果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aivi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对患有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孕妇和正常孕妇的孕期膳食摄入进行调查比较,探讨妊娠期膳食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影响。(2)通过研究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探索有效的治疗孕妇缺铁性贫血的营养干预模式。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5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病例组)和同期同所医院正常妊娠的105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进行孕期膳食摄入频率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孕妇妊娠期间摄入膳食的频率和摄入量。问卷分为常规膳食和特殊膳食两部分。通过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食物摄入的频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发生相关的膳食因素。(2)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患有妊娠期铁缺乏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采用孕妇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包括营养档案的建立、膳食调查与监测和开具营养处方等。效果评估指标时间分别为孕<12周、孕20周、孕28周和孕36周,评估指标为分别比较两组孕妇日均铁摄入量、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妊娠结局和分娩结局指标。结果:(1)在妊娠期膳食摄入频率方面,病例组和对照组孕妇孕期摄入水果类、谷薯类、油脂类和蔬菜类的频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孕期血制品、动物内脏、肉禽鱼类、钙、铁、维生素补充剂的摄入频率与对照组相比,低于对照组孕妇。病例组摄入刺激性饮品、干果类、豆类、奶类及奶制品的频率与对照组相比,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8项相关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经常摄入血制品、肉禽鱼类、动物内脏、钙补充剂、维生素补充剂、铁补充剂可能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保护性因素;而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可能为经常摄入刺激性饮品、奶类及奶制品。(2)干预后对两组孕妇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铁摄入量、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和血清铁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干预组相比,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铁缺乏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妊娠期铁缺乏孕妇分娩后分析孕期体重增重方面,干预组相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孕妇其他妊娠期并发症和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其他妊娠期合并症和不良妊娠结局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妊娠期增加肉禽鱼类、血制品、动物内脏、钙、铁、维生素补充剂的摄入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而孕期刺激性饮品、牛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频次过多可能会增加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发生的风险。(2)孕妇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对治疗妊娠期妇女铁缺乏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在改善妊娠结局方面,妊娠期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对孕期合理增重有较好影响,在预防其他妊娠期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效果。
其他文献
根据“打造新能动,突出专业化管理的核心地位”的新要求,结合攀钢供电系统现阶段存在的诸多问题,夯实供电系统专业化管理的基础工作,以适应新能动智慧工厂新的需要。以保障电
传统用于评估肿瘤对于新辅助化疗反应的常规成像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功能成像能够早期预测新辅助化疗反应,从而个性化的指导治疗。但目前对于新辅助化疗随访患者的影像学评估
在革故鼎新的时代变迁中,中国人的择偶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日益多元化、现代化。时至今日,中国单身人口已达数亿之多,迎来了第四次单身潮。但是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中国的单身现
典型案例:我觉得我应该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了。近日,我去医院看病,出门时还是阳光灿烂,转眼间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无奈地变成了落汤鸡。到了医院。被告之,我预约的专家门诊因故被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