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顶山矿区浅孔留矿法工艺优化及其采空区处理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顶山矿区自2495水平开始,矿体出现明显变薄的趋势,由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薄矿体情况下很难取得比较满意的回收效果,所以矿山在薄矿体改用浅孔留矿法开采。但是,目前的浅孔留矿法在生产工艺上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对大顶山矿区浅孔留矿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矿体赋存条件和室内物理模型放矿试验,对矿山采场底部结构、铁矿与锡铁矿的分采分运、采场通风、采空区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方案措施。针对矿山漏斗底部结构施工工艺复杂,放矿效率低,矿石损失大等问题,提出将漏斗底部结构改为堑沟式底部结构的建议,该底部结构形式简单,施工简便,可以减少采切工程量,提高出矿效率。结合矿体赋存条件,提出了一种留矿法的变形方案,将采场一端人行风井隔断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溜井出矿,一部分通风行人,每次分采下的锡铁矿经电耙耙至溜井运出,铁矿石暂留矿房,该方案可以实现铁矿与锡铁矿的分采分运,减少矿石的损失和贫化,使锡矿得到顺利回收。同时,完善了人行风井和联络道等采切工程的布置,可以有效解决采场通风困难及形成弧形空区的问题。室内物理模型放矿试验研究表明:崩落空区后覆岩下放矿矿石回收效果最差;覆岩下多分段放矿和相同高度采场大量放矿后崩落空区矿石回收效果相比,回收率相差不大,但是贫化率较高;大量放矿后再崩落空区的矿石回收效果最好。因此,从放矿经济指标来看,大顶山矿区采空区最佳处理方法为采场大量放矿后崩落空区。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大顶山矿区浅孔留矿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对大顶山矿区及类似矿山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岩溶洞穴型储层连通性识别难,影响高效开发,其根本的问题在于对岩溶洞穴型储层发育期次的识别及其分布规律认识不清。采用岩溶洞穴型储层分层解释的方法对不同发育期次岩溶洞
2007年5月15日,IBM(NYSE:IBM)在北京隆重召开了以“易捷优势,赢在简单”为主题的中型企业市场战略发布会,宣布易捷优势战略项目将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业务拓展。易捷优势是IBM针对中
沙汀作品的风格美表现在:一、对题材的选择;二、人物形象的塑造;三、情节结构的安排;四、体裁的取舍;五、语言的运用。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建立与完善,大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建立一个通过发挥单位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控制职能的监管机制来为企业的决策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内在需要,但
会展经济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成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新型经济形式,会展经济的作用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芜湖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众多会
利用新型中频对靶磁控溅射技术合成了一系列TiN/Ti多层膜.考察了不同Ti间隔层对多层膜硬度和结合力的影响,分析了膜表面大颗粒和坑的形成机理;利用正交实验法和方差分析探讨了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