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推动人们逐渐步入一个公共时代,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的不断扩展,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不断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公共关系愈加密切,公共利益的问题显得越发突出,在这样的客观情况下,公民公共理性的培育也越发迫切和重要。我国现代化的实现,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公共理性的增强,对我国现代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现代化要求个人具备相应的素质,确立独立的公民人格,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强烈的公共责任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形成宽容协商精神,自制自律的能力等,这是公共理性培育所要重视和强化的精神价值,因此,培育公民的公共理性在当今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是公民中的高知识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他们公民素质高低与否、公共精神强弱与否和公共理性的完善与否都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公共理性培育,提升大学生公共道德素养,强化公共理性精神,提高公共参与能力。大学生公共理性,是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一种理性能力,理性精神和道德素养;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内的公共领域,运用公共思维指导公共行为,理解和参与国家公共事务,遵守校园内的公共规范,积极维护校园公共环境与安全,参与学校公共生活和管理等方面的理性精神和能力,具有群体性、知识性、辐射性特征。大学生公共理性培育的社会价值体现在,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现代公共生活发展的需要,培育现代化高素质公民的需要;个体价值体现在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的公民人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共道德观,培育大学生的公共责任感,强化大学生公共参与的自觉。分析调查问卷数据,结果显示大学生公共理性的思想与行为表现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公共理性知识缺乏,认知存在偏差,知行缺乏统一等问题。主要影响因素是传统文化中对公共理性认识不够,公共文化相对匮乏,公共规范不完善,公共理性教育不够,大学生在公共生活中自律意识不强等。根据大学生公共理性存在的问题,从教育者、学校、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公共理性培育的思路,教育者应积极传授公共价值观,学校应不断拓宽大学生公共实践的载体,提高大学生公共参与水平和能力,大学生自身也应该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提高公共意识,维护公共利益,履行公共责任,追求公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