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色彩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ing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表明,人在实际热环境下会受到一些非热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背景、环境交互作用和认知等等。同时,色彩是建筑空间中常见的要素,它在空间中无处不在。设计学、心理学、医学等领域的既有研究证明了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均具有较显著的影响,它是一个与性别、年龄、文化背景、语义学、认知偏好等因素均相关的空间要素。本文选定空间色彩这一复杂的非热因素,探讨其能否影响人体的热舒适,进而探讨空间色彩应用于建筑节能领域的可能性。本文在深入了解国内外人体热舒适研究、色彩理论与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空间色彩对我国寒冷地区夏、冬两季人体热舒适的影响。21间实验室设置了7种不同的墙面色彩(白、红、黄、蓝、浅红、浅黄、浅蓝)和夏、冬两季各3种空气温度变量水平(夏季25、27、29℃,冬季18、20、22℃)。32名受试者(16男、16女)在每间实验室中静坐30分钟后,完成热舒适研究相关的主观问卷和皮肤温度测试。经过对实验数据的总结、分析,本文得到的结论主要包括:第一,受试者在不同色彩的实验空间中空间评价与情绪均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体体现在受试者对空间色彩冷暖感、鲜艳与否,形式趣味感、华丽感,情绪紧张感、愉悦感、沉静感,空间总体满意度的主观评价上。第二,相同操作温度下,不同色彩空间中,受试者的平均皮肤温度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第三,建筑空间色彩的色调变化具有一定的节能意义:夏、冬两季,受试者在红、黄色调房间中比在蓝色调与白色房间中感觉更暖;与蓝、白相比,红、黄色调夏季的热舒适温度上限和中性温度更低;冬季红、黄色调空间中受试者热舒适温度下限与中性温度更低。第四,建筑空间的明度、彩度变化对人体热舒适影响较大:夏、冬两季受试者在红、黄色调纯色房间内比在其同色调浅色的房间中感觉更暖,由此纯红与纯黄夏季舒适温度上限和中性温度比浅红、浅黄要略低;冬季的舒适温度下限略低;此外,明度高、彩度低色彩的空间中,受试者对热环境的接受度更大,具有一定的节能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是一系列针对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塑造控制研究的一部分,目前城市形态的研究已经由认识论进入到方法论的阶段,由南京大学建筑学院丁沃沃教授主持的“南京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塑造
湿热地区自然通风环境人群对长期生活的高温高湿环境产生热适应,耐热耐湿能力显著增强,深入研究其热适应反应特征将有助于本地区空调温湿度设定值的合理调整和建筑热环境质量的
土家族是我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四省市。土家族的聚落与民居历史较为悠久并且相对中原汉族地区具有独特之处,尤其是举世闻名的吊脚楼。恩施地
学位
随着我国近十年来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机制和新特征,然而针对城市空间物质形态的管理与控制体系的研究却并没有跟上社会与市场经济
芬兰建筑在北欧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域发展中以其简洁纯净、自然友好、功能主义和人性化等形象赢得国际声誉,这不完全依赖于其本土的个人建筑师在国际竞赛中所取得的成功,也并非
该文宏观上探求街巷体系的功能作用以及形成发展机制,微观上分析街巷空间的构成要索特征、各部分的尺度及比例关系、形态类型及其景观构成.结构上以街巷线性空间为线索,以线
城市化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人类在逐渐远离自然。城市虽然给我们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便的物流、安全的住所,却未必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城市人群精神上的压力及相关的心
中国正面临着快速城市化与发展转型的双重压力,在市场化、全球化与分权化的多重推动力量下,城市发展时刻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对城市发展机制与规律愈发不确定性的挑战,传统
中国城市传统风貌区肌理都具有相似性,这种外部形态的相似是其深层机制的表层显现。本文即研究这种肌理的外部形态构成规律,并用计算机生成的方法将规律呈现出来。   关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