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MI/PVDF共混体系的相行为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_yang_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用一种新的结晶/非晶高分子共混体系——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酰亚胺(PVDF/PMMI)共混体系作为研究模型,采用小角激光光散射方法(SALLS),考察了该共混体系的熔体相分离行为。同时借助动态流变学方法,对PMMI/PVDF(50/50 wt)共混体系的粘弹行为进行了探索。利用SALLS方法考察了溶液共混法制备的PMMI/PVDF共混体系在升温过程中的相分离行为。结果表明,共混体系的浊点温度(Tc)强烈地依赖于升温速率,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这表明通过简单的线性外推无法得到该体系的平衡相分离温度。得到了PMMI/PVDF共混体系的浊点曲线,发现该体系具有典型的最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特征。对于不同组分PMMI/PVDF共混物而言,Tc均远高于其熔点,意味着体系的相分离行为与结晶行为分别在不同的温度区间进行;可能实现对相分离与结晶过程的单独控制,可望成为研究结晶/非晶共混物相分离与结晶关系的理想模型共混物。基于升温过程中PMMI/PVDF共混体系的非线性相分离特征,进一步采用SALLS方法考察了共混体系在恒温退火过程中的相分离行为。发现该体系相分离行为遵循Spinodal机理。时温叠加原理(TTS)可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适用于PMMI/PVDF共混体系,有望用类WLF方程对其相分离的时温依赖性进行描述。应用Cahn-Hilliard理论分析该体系相分离初期动力学,发现表观扩散系数(Dapp)及分子淌度系数与能量梯度系数的乘积(2Mk)对温度的依赖性几乎呈指数行为,不符合线性关系,无法用将Dapp和2Mk对温度的关系曲线线性外推至零的方法得到平衡Spinodal温度。借助相差显微镜(PCM)表征了PMMI/PVDF共混体系在恒温退火过程中的形态演化过程。用动态流变方法考察了熔融共混法制备的PMMI/PVDF(50/50 wt)共混体系的粘弹性变化。发现PMMI/PVDF(50/50 wt)共混体系的线性粘弹范围较广,共混体系的Binodal温度(Tb)强烈依赖于升温速率,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共混体系达到相分离平衡的时间随退火温度升高而缩短。进一步考察了一定温度范围内共混体系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损耗角正切(tanδ)随频率(ω)的变化及“Cole-Cole”曲线,发现该共混体系对ω的依赖性呈现较为复杂的变化。虽然G′的时间扫描可以考察体系相分离的进行,但常用于判断共混体系相分离的流变学判据大都不能适用,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相关研究。用扫描电镜(SEM)考察共混体系的相形态发现,经恒温退火的相分离共混样品呈现两相共连续结构。
其他文献
P2P网贷平台因其高效、便捷的特点得到迅猛的发展,但其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法律地位的模糊、监管体系的缺陷、网贷平台自身与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过高、操作风险过高等问题也逐
量刑建议作为公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行使公诉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活动的一种体现,在整个量刑建议过程中体现了检察机关对程序公正、实体公正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关键,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致力于从管理方法和技术上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割裂了供应链上不同职能间的内在联系,也忽略了项目利益主体的
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1)这表明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高知识群体党员发展工作。高校高知识群体是社会中的精英阶层,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任务,通过对高校高知识群体党员发展工作研究,使高校党组织清楚认识到高知识群体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创新高校高知识群体党员发展工作方法,为
2010年是中国加速崛起的一年,也是中国面临多方外交挑战与考验的一年。面对美国、日本以及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种种摩擦与冲突,面对一波接一波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
<正>医疗保险基金利用的社会效用是医保质量的主要指标,效用好的前提是其保障范围有正确的社会功能定位,即花钱买到社会认为最合适的东西。毕竟,相对于人们的健康需求,无论是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项目与风险资本相辅相成:风险资本推动或制约着企业创新项目的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创新项目又反过来促进或阻碍风险资本的增值。在风险资本诞生后的半个多
<正>从地缘角度看,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太平洋西岸,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大国。此外,中国的陆上和海上邻国众多,因而边海问题天然地成为中国不得不认真面对并妥善解
G20崛起是当前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中一件具有标志性的事件。2009年10月29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特邀中央部委和解放军的相关研究单位以及北京、上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战略格局与国际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格局与新秩序正在形成过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面临新的战略选择,争夺21世纪国际新秩序主导权的竞争正全面展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