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居住于成都市社区超过6个月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跌倒发生情况,探讨跌倒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基本情况、疾病相关情况、辅助器具使用情况、平衡能力、运动功能状况、跌倒恐惧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脑卒中患者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为一体的跌倒预防体系提供参考,为促进我国建成以医院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家庭为重点的卒中康复养老服务新体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居住于成都市青羊区、武侯区、锦江区、成华区和金牛区内共计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且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the modified fall efficacy scale,MFES)、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下肢Fugel-meyer评定量表(FMA)进行调查和评定。利用Epidata3.1录入数据,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数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D)、跌倒相关因素探讨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跌倒发生率:本次调查纳入样本729例,男性459例占63.0%,女性270例占37.0%,发生过跌倒案例234例,跌倒率为32.1%,所有跌倒者中发生过一次跌倒为84例,占35.9%;发生两次跌倒为37例,占15.8%;发生3次跌倒为52例,占22.2%;发生4次及以上跌倒为61例,占26.1%;2.跌倒地点分布:跌倒地点发生在厕所75例占32.1%,发生在厨房30例占12.8%,发生在客厅63例占26.9%,发生在卧室35例占14.8%,发生在户外102例占43.6%;3.跌倒伤害:跌倒者中未造成损伤132例占43.3%,发生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84例占27.5%,引发脑外伤36例占11.8%,造成骨折53例占17.4%;4.跌倒影响因素:通过SPSS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指出造成脑卒中患者跌倒因素是多样性的,导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独立影响因素及其OR和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睡眠障碍9.723(1.881-50.261)、合并高血压0.162(0.039-0.672)、合并听力障碍9.963(25.009-75.445)、合并视力障碍17.788(5.789-54.660)、合并骨关节系统疾病7.525(14.877-28.427)、卒中后残留肢体功能障碍0.003(0.000-0.030)、残留认知功能障碍10.798(0.919-6.857)、残留感觉功能障碍3.240(4.413-7.165)、存在平衡功能障碍0.962(0.335-2.768)、ADL依赖7.769(2.674-22.574)、害怕跌倒8.795(4.141-7.568)、跌倒效能得分0.166(0.049-0.555);卒中患者跌倒的保护因素及其OR和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使用拐杖0.040(0.008-0.195)、家庭安装扶手0.000(0.000-0.007)、家庭安装座便器0.000(0.000-0.005)、接受跌倒知识培训0.123(0.011-1.318)。.结论:1.造成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跌倒的影响因素是多样化的,其中主要因素为平衡功能障碍、运动功能减退、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依赖、害怕跌倒、睡眠障碍、合并高血压、合并视力障碍和合并骨关节系统等2.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干预有助于减少跌倒发生,选择适合的拐杖、使用恰当的辅助器具如安装适合的扶手及坐便器、进行跌倒知识培训均属于跌倒的保护性因素,有助于减少跌倒发生。3社区脑卒中患者跌倒发生率较高达32.1%,因跌倒造成的损伤如骨折、脑外伤等再发伤害较一般老年人群严重,值得引起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关注。4.社区脑卒中患者跌倒主要发生于室内如厕所、卧室、客厅等狭窄且障碍物较多地点,患者在生活中发生一次跌倒后再发跌到的概率相对较高,应预防跌倒的发生和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