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术前单剂量甲强龙和地塞米松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90例,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用Excel表格的RANDOM求出随机值后按升序排列,1~30例入M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甲强龙40mg;31~60例入D组:诱导前静脉滴注地塞米松7.5mg;61~90例入C组(对照组):诱导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ml。术后使用吗啡自控静脉镇痛(PCIA),无背景剂量,患者按需自行给药。记录术后2、4、8、12、24h综合的疼痛VAS评分(切口痛、盆腔内疼痛、肩痛VAS分值相加除以3)和24h吗啡累计使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嗜睡、呼吸抑制、术后感染、伤口愈合、术后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等情况,于诱导前、术后2、24h取静脉血,及时用血气分析仪检测血糖值,剩余血样置于无菌、无热原的试管内,3000r/min离心l0min后取上清液,分装于4个0.5ml无菌EP管中,盖紧封口,标记好后放于-80℃冷冻室内保存,待标本收集完成后集中检测IL-6浓度,最后做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三组患者年龄、BMI、ASA分级、各时间点生命体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术中液体输入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麻醉诱导前各组患者VAS评分均为0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12h M、D组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各组内VAS评分低于术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M、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24h吗啡累计使用量M组为12.35±0.87mg、D组为12.40±0.70mg、C组为20.55±0.89mg。M、D组与C组比较,吗啡使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诱导前三组患者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各组内术后2、24h IL-6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24h M、D组IL-6浓度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24h两个时间点,M组IL-6浓度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诱导前三组患者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患者血糖均升高,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腹腔镜妇科手术PONV发生率高,C组恶心10例,呕吐4例,发生率高达46.7%,M组恶心6例,呕吐1例,D组恶心3例,呕吐2例;M、D组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三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嗜睡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未发生伤口感染,均为甲级愈合;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三组患者满意度调查:M组90%,D组86.7%,C组76.7%,M、D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给予甲强龙40mg或地塞米松7.5mg可以减轻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术后12h内的疼痛,减少术后24h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抑制炎症反应;减少PONV的发生;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未出现术后感染及其他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