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文選》廣續補遺之作興盛,後人對此研究不足。明胡震亨《續文選》作為《昭明文選》的續補之作,共有十四卷選文與著作人姓名錄一卷,成書於明萬曆二十六年,除今作為例證被提及外,並無專門的整理與研究,多年來未有學術涉及。本文在對胡震亨《續文選》十四卷內容的系統整理上,對其編者、版本、體例、詩歌編選情況進行了全面分析,並與同期湯紹祖《續文選》進行比較,進而總結出胡本對《昭明文選》的續補特點及其影響與不足。共分為以下五個章節進行研究:第一章,胡震亨家世生平概述。胡氏生平並無傳志流傳,通過方志及胡夏客作品集可推出胡氏一生軌跡。胡氏家世書香门第,祖輩皆好讀詩書,家中藏書豐厚,這些對其生平仕宦與著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胡氏一生歷經讀書科舉之路二十年、坎坷仕途三十多年,又大量修書著述及畢生廣交摯友,成為明代後期名震一時的文學家與藏書家;胡氏著述豐富,現仍有《唐音癸簽》《海鹽縣圖經》《秘冊匯函》與本文研究對象《續文選》等九部著作傳世。第二章,《續文選》版本及體例。對胡震亨《續文選》的版本情況進行考證,對現僅存的兩種明刻本與後世所存的影印本進行梳理,並以流傳較廣的萬曆二十六年本為底本進行整理研究;對《續文遴》編纂體例進行了具體的梳理,分為辭賦類、詩歌類、散文類三大類,辭賦類收入賦類共兩卷,詩歌類收入詩、歌、曲類共三卷,下分二級類目共十二類,詔、敕下均為散文類共九卷,共有二十三類。第三章,《續文選》詩歌選錄情況及胡震亨詩體觀的體現。對胡震亨《續文選》的詩歌選錄情況進行解析,對選編詩歌的文獻來源進行考證,所有詩歌均出自馮惟訥《古詩紀》,部分詩歌則還出自類書及其他詩選別集;從詩歌選錄情況入手,總結出詩歌廣收樂府民歌、作品內容雅俗共賞、多選錄帝王文士之作三個特點;後從詩體觀與詩樂覲兩個方面入手,探討胡震亨在《續文選》中體現的早期詩歌覲。第四章,胡震亨《續文選》與湯紹祖《續文選》之比較。對同期胡本、湯本《續文選》進行三個方面的比較,先對其選編標準進行比較,發現兩者之間選錄範圍及選錄方法均有異同;對其文體分類進行比較,可看出兩者有文體名稱與內容之差;後對其選學思想及後世流傳情況作了簡單的比較,發現胡本流傳不廣,湯本已被列為清人禁書之列。第五章,總結胡震亨《續文選》對《昭明文選》的續補特點及其體現的價值與存在的不足。胡本在文體分類與編纂思想方面均對《文選》原典有著繼承與發展;胡本從文本本身整理情況來看,具有突出的文學影響與精良的校勘成果;後對胡本所體現出的不足進行總結,以求辯證看待胡本在明代“選學”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