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A股市场已经成长为全球金融市场重要组成之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将A股市场的股票作为资产配置的工具。此外,监管层也在不断地强调A股市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因为股票市场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各国学者一直给予股票市场高度关注。其中,股票市场存在的各种异象就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虽然国内学者对股票市场的众多异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对其中一个异象即低价股效应却关注不多。与此不同的是,国外对于低价股效应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并且证实了欧美等资本市场低价股效应的存在。价格作为投资者所获得的第一手信息,不再被认为是一个“中性”的概念,而是一个会影响股票收益率的因素。因此低价股效应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选取了1998-2018年的A股上市公司(剔除了ST股、金融股及公共事业股)作为研究的样本,以年作为分组频率,利用单变量分组法根据价格这一变量对股票进行分组,在对各股票组合进行统计性检验之后又使用五因子模型来对各组合进行风险调整,观察五因子模型是否能对低价股效应进行解释。之后又对低价股效应的存在性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以及研究了低价股效应在A股市场不同形态下的特征,包括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牛市与熊市行情以及融资融券制度的实行。最后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低价股效应的成因进行了解释,包括“名义价格幻觉”、异质信念、以小博大的投机心理以及新增个人投资者偏好。从检验结果发现,我国A股市场的低价股效应确实存在,低价股组合与高价股组合的月均超额收益率的差额显著大于0,并且在使用五因子模型对该溢价进行风险调整之后,相对于高价股组合,低价股组合仍然存在正的溢价即五因子模型仍然不能充分解释低价股效应。对A股市场进一步的检验结果显示,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及实行融资融券制度之后低价股效应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弱,说明股权分置改革以及融资融券制度的推出完善了市场机制,提高了市场的定价效率。在检验牛市和熊市中低价股效应的结果显示,低价股效应在牛市行情中更加的明显,这与低价股指数在牛市中的走势也相吻合。在尝试用“名义价格幻觉”解释低价股效应成因时,设计并做了调查问卷,发现低价股会给投资者造成证券估值较低,未来成长空间更大的假象。最后使用中国登记结算公司的新增投资者的数据进行检验后发现了低价股效应与A股市场的新增开户数呈显著的正向关系。综上所述,认为在理论上应该增加对低价股效应的研究,为现实中的投资决策作出指导。在政策上,建议进一步完善A股市场的融资融券制度,提高市场的定价效率。此外还建议加大对投资者的持续性教育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知识,保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