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工艺美术不单品类繁多,且工艺精湛。其中钱币的铸造与使用,本来是为了顺应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利货品流通,充当价值媒介。然而,铸造的精致与设计的美观,不但产生了审美的效应,还很容易引发文化象征的联想,也正因此,在我国古代货币中出现了一类有钱币之形而无钱币之实的象征事物——压胜钱。在古钱币学界,压胜钱不做流通用。鉴于此类钱币多与宗教信奉并推许的"压胜法"有关,即为用符咒等法祛邪攘灾,因而有学者称其为"压胜钱",通俗而言,用作吉利品或避邪品的古钱币即为压胜钱。这类非正用品钱币,为人们带来口彩与精神满足的同时,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与古钱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的版块。其中道教压胜钱不论是宗教意蕴还是纹样构成,都承载着中国数千年历史所蕴含的精神理念。其贵重的材料、精绝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代表了民族的创造才能,也传承了道家的文化。故本课题将其单独列为一类,着眼于道教压胜钱的图案设计,从宗教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其纹样内涵进行了分析。本篇主要内容分三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道教压胜钱并分析其宗教历史背景,将历史按年代分段,总结每个时代道教发展对压胜钱图案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道教压胜钱的图案,将图案纹饰分类归纳为人物、符篆、动物三类,后得出道教压胜钱图案的铸造手法和造型特征,并简要概述了压胜钱图案中蕴含的道教美学思想;第三部分为应用部分,总结了道教压胜钱图案的构成法则,并举例说明其法则应用于奖牌、纪念币铸造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