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期文化政策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j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前期在借鉴历代优秀文化政策的同时,结合时代及统治需求,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文化管理体系,为文化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清前期统治者在不弃本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以“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为文化方针,实施了一系列儒学文化政策,保障了清朝政权在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地区统治不辍。在面对多民族多信仰的统治现状时,清朝统治者能够制定灵活的宗教管理政策,井然地将各种宗教归为所用。在图书文献的管理方面,清代前期统治者为了取得文化道统上的控制权,将史书的修撰权力掌控在手中,不但如此,清朝统治者还亲自参与经书重释,对经典进行全新诠释,后冠以“御解”等字样刊印传行。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控制,清廷通过“多文互译”的方式,将传统典籍译成多种少数民族文字,藉用书籍的传阅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统治思想。禁书、毁书与文字狱虽然加强了文化专制,暂时性巩固了统治政权,但其影响更多的体现在禁锢思想,造成学术文化发展泥古不前。在文化的管理与交流方面,清廷对其统治内的少数民族实行文化管理政策,通过联姻与改土归流等形式将文化统治延伸到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则实行文化交流政策,本着“怀柔远人”的目的,善待外国使者,与外国友好接触,处处体现礼仪之邦的宽容与大度;而当清朝统治者感到这种交流威胁到统治政权时,便毅然决然的采取了禁教闭关政策,甚至不许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最终也使在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脱离了与世界先进文明同步发展的机会。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历史时期(远古到清朝)苏皖地区(今江苏、安徽两省境内)文化地理变迁的过程及原因,并试图划分不同时期苏皖地区文化区,总结演变规律。苏皖地区是中国南北文化的过渡区和
绪论部分,交代论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选题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旨在展示文章主旨与研究价值。  第一部分,陇西郡及董氏早期概况。介绍陇西郡的由来及其历史地理沿革。追述陇西董
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变化一直是明史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一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变化,比如手工业、商业发展,印刷出版繁荣,女教盛行等等。在两性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合转换不仅表现在社会政治领域,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也常常呈现这样的周期性“规律”。西周文化维新,“郁郁乎文哉”,元典创制,礼乐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