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肝俞、肾俞穴对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形态学、梗死灶周皮层突触重塑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抗脑缺血损伤的可能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针刺治疗脑缺血中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穴位组、非穴组,每组45只;分3d、14d、21d三个时间点行取材处理,每个时间点每组随机取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Zea-longa改良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穴位组和非穴组予每日上午行电针治疗30min;其余两组只绑不针。在MCAO术后3d、14d、21d三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组随机抽10只大鼠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试大鼠神经缺损症状;随机抽5只大鼠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随机抽5只大鼠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梗死灶周皮层EphB2和ephrinB2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各组大鼠梗死灶周皮层EphB2+/PSD-95+的表达情况;随机抽5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梗死灶周皮层EphB2、ephrinB2. Rac-1、MA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MCAO大鼠造模成功后,神经功能缺损在3d时最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改善。穴位组较模型组及非穴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更为明显(P<0.05)。MCAO大鼠脑组织TTC染色显示梗死灶变化改变与神经功能缺损改变基本一致。2. MCAO大鼠在术后3d梗死灶周皮层EphB2/ephrinB2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但随着时间推移,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加,至21d恢复到术前水平。穴位组术后EphB2/ephrinB2阳性细胞数增加较模型组和非穴组更为明显(P<0.05),且术后21d阳性细胞数高于假手术组(P<0.01)3.免疫荧光显示MCAO大鼠术后EphB2+与PSD-95+在梗死灶周皮层神经细胞上共表达,且随术后时间延长共表达细胞数逐渐增加,尤其穴位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4. ephrinB2/EphB2信号通路上突触重塑相关因子Rac-1、MAP-2在MCAO大鼠梗死灶周皮层表达由术后3d明显减少到术后21d与假手术组相当,穴位组的表达较模型组和非穴组增加更为明显,术后21d大于假手术组(P<0.05,P<0.01)。结论:1.电针肝俞、肾俞穴上调MCAO模型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ephrinB2/EphB2信号通路上ephrinB2、EphB2、Rac-1、MAP-2分子的表达,对突触可塑性相关因子PSD-95+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2.电针肝俞、肾俞穴明显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及脑梗死体积比,可能与激活梗死灶周围皮层ephrinB2/EphB2信号通路、促进突触可塑性有关。ephrinB2/EphB2信号通路可能具有促进神经元细胞突触可塑性的作用。3.MCAO术后梗死灶周围皮层ephrinB2/EphB2信号通路上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随时间推移表达逐渐增加,可能与梗死灶周围皮层神经元细胞自身突触可塑性的增加有关,电针肝俞、肾俞穴对这种可塑性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