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时期,伴随着高速的城市建设发展,人地矛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就目前来看,国内一些大城市已经高楼林立,并且还在通过提高建筑密度来增加建筑面积,但是占地容量是有限的,可以由此推论,随着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加,城镇化率的逐渐攀升,这些城市将出现无地可用的局面。此时,合理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在城市建设中占领了优势,它不仅能帮助大城市提高土地容量,缓解大城市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能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绿地和开敞空间。诚然,二战时期我国就开始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但是由于没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及其发展方向的整体把控上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明确、科学的指导框架。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是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复杂系统,它不仅要考虑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内部各个功能体的联系,还要考虑其规划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复杂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系统的建立需要依托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人类活动、各类资源、社会活动、经济活动都是构成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系统的各个分系统,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并且,各个分系统与系统外部环境也发生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文献梳理,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在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未来的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发展进行预测,提出了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概念。通过对这个复杂系统的概念、结构、特征、功能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四级递阶、逐级藕合的科学指标体系,其中以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健康运行作为总目标,以生存要素子系统、发展要素子系统、环境要素子系统、政策要素子系统的和谐发展作为4个分目标层,共包含52个具体指标。并且,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重庆市渝中区三个城市中心片区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现状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并通过三个片区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论文共分为四部分七个章节: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基本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综述、论文框架以及我国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研究。第一章为文章的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第二章是文章的理论和现状研究,针对我国从建国以来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情况,提出我国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开发趋势做出预测。第二部分为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是在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的系统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框架:第三章从系统学角度阐明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是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复杂系统。第四章在前文对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系统的概念、结构、特征、功能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四级递阶、逐级藕合的科学指标体系。并且对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子系统具体包含的指标以及各指标的测算方式进行详细阐述。第三部分为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本文的应用章节,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指标体系的各内容进行量化处理,并以具体研究实例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第五章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试图用精确的数学语言对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的水平进行评价。第六章以重庆市渝中区的三个城市中心片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实例进行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并通过三个片区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第四部分为第七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概括了论文主要结论和不足之处,并对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的后续研究做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