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与农民工流动——基于个体中心网络与整体网络的分析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尤其是涉及农民工的生存发展问题。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创新体制的健全,农民工的流动和因其流动所引发的社会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此领域的研究热点。农民工的流动不仅涉及到其本身,也会影响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社会、经济等,进而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影响农民工流动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属性因素和社会网络因素在农民工的流动过程中都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如何更好的对农民工的流动进行引导,促进农民工的就业和生计,对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会网络视角,以个体中心网络和整体网络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农民工流动的影响机制,对农民工的流动规律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对合理引导农民工流动,优化农民工劳动力资源配置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论文采用2014年农村流动人口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和官方统计数据,从农民工个体中心网络和整体网络两个视角对农民工的流动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多个属性因素和社会网络指标的分析,研究和揭示农民工流动的特征和规律。对完善社会网络理论研究和农民工流动研究,促进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和学术理论价值。本研究可能的创新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社会网络理论引入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研究领域,并将农民工的个体中心网络和整体网络相结合,提出了社会网络视角下农民工流动规律的分析框架,丰富了社会网络理论与农民工结合的相关研究内容,为更加深入的理解农民工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第二,在分析农民工流动现状时,不仅考虑了农民工自身的属性特征,而且整合了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情况,将微观和宏观进行结合。  第三,运用个体中心网络分析农民工的流动规律。农民工的个体中心网络分为个体属性和个体网络。在个体网络构建时,节点是农民工个体,是没有边界的限制的,从个体属性特征、跨体制社会资本和强弱关系方面研究农民工的流动规律,从微观角度进行探讨。  第四,运用整体网络进行分析,在分析农民工流动规律时,不仅从微观的个体中心网络去探讨,而且对农民工的整体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宏观经济因素如城市经济、工资水平等,从宏观整体上去把握农民工的流动规律。  根据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从个体网络和整体社会网络两方面深入分析农民工的流动规律,为促进农民工群体劳动力优化配置,合理进行流动引导提供政策依据。
其他文献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旅游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2009年,河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达2343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84.64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6和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的完善,在此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有了一定进步。在现代化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互相协作,互为补充作用。拥有一个完善健全的审计制度,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不仅如此还可以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相应的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以及审计的质量,以便更好的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的作用。
文章质量是办好期刊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期刊学术造假等现象十分猖獗,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出编辑在编辑规范应用中的作用,切实保证文章质量,抑制期刊造假现象的滋生.
本文建立了一种新型多联引射器CO2双温制冷循环实验系统,该系统采用多联引射器代替节流阀,以减少节流损失,可以满足超市冷冻冷藏需求.对不同工况条件下多联引射双温制冷系统
对很多人来说,关于贫困的记忆并不遥远.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逢年过节不能改善伙食的家庭,多会关起门来吃饭,以避免遭人嘲笑的尴尬.进入物质相对丰裕、社交开始活跃的年代,如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人才培育的目标模式中,一个新概念:信息素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
大学教师相互听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教育文化里的优良传统.但近年来这种良好的传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反而形成了耻于互相听课,耻于互相学习的不良风气.重建大学
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整合社会资源,调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是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赋予所有公民以均等机会共同分享社会
为了将我们的计算机教育落到实处,真正的提高我们的学生们的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水平,我们应该让我们的计算机的教学方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出更好的计算机教学方案,这样才能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