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菌物药血耳(Tremella sanguinea),又名血木耳,因子实体色素溶于水可变红,故称血耳。隶属于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银耳目(Tremellales)、银耳科(Treimellaceae)、银耳属(Tremella)。传统医学记载血耳有益气活血,清热化湿,养阴生津的功效。本文首次对血耳子实体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筛选出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和抗菌活性的化合物,为合理开发利用食药兼用真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对血耳进行真实性评价,通过观察其性状、显微特征及其理化现象,确定该菌为银耳科银耳属真菌血耳Tremella sanguinea。化学成分研究方面,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血耳子实体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波谱技术及文献对比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血耳子实体的9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33个化合物,其中已鉴定化合物27个,未鉴定化合物6个。已鉴定的有:(22E,24S)-5α,8α-异二氧基-24-甲基-胆甾-6,9(11),22-三烯-3β-醇(1)、(22E)-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三烯-3β-醇(2)、酒酵母甾醇(3)、麦角甾-7-烯-3β,5α,6β-三醇(4)、(22E)-6β-甲氧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醇(5)、麦角甾-7-烯-3β-醇(6)、4-羟基-17R-甲基甾醇(7)、尿苷(8)、2-吡咯酮(9)、烟酰胺(10)、1-(3-吲哚基)-2,3-二羟基丙-1-酮(11)、yangambin(12)、2-羟基苯甲酸(13)、2,3-二羟基苯甲酸(14)、4-羟基苯甲酸(15)、对羟基苯甲酸(16)、亚油酸(17)、(9Z,12Z,5Z)-2,3-二羟丙基十八碳三烯酸酯(18)、(9Z,12Z)-2,3-二羟丙基十八碳二烯酸酯(19)、甘油单油酸酯(20)、crypticin B(2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2)、邻苯二甲酸二辛酯(23)、对苯二甲酸二辛酯(24)、3-苯基乳酸(25)、3-甲氧基苯甲酸(26)、苯甲酸(27)。其中化合物17为甾体类化合物,化合物811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化合物12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1315为酚酸类化合物、化合物1620为脂肪酸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血耳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6、10、15、17、22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银耳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33有待进一步确定其结构式。采用GC-MS气质联用分析方法,在血耳子实体中鉴定11个化合物,石油醚提取物中鉴定8个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方面,采用微量稀释法对27个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受试菌种有四联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结果表明,化合物7对四联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显示出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为2.5μg/mL,对四联球菌的MIC值为10μg/mL。除此之外,其余化合物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活性,MIC值均大于10μg/mL。采用MTT法对22个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供试肿瘤细胞株有Hela、H460、B16F10。结果表明所有的测试样品均无显著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均大于40μ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