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法治素养作为公民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公民法治素养高不高,将直接影响我国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高中生是公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法治素养的高低也会影响到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高中阶段是高中生群体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把握关键期,加强对高中生的法治教育将有利于高中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法治价值观,提升法治素养,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学是高中生法治素养培育的主渠道,是提升高中生法治素养的有效方式和手段,高中生法治素养高低是检验课堂法治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和内容。论文首先界定了高中法治教育的概念和内涵。认为高中法治教育是指通过对高中生群体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普法教育,使其掌握最基本的法治知识,树立个人法治意识,坚定个人法治信仰,从而践行法治行为的品质和能力的教育活动。法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法治信仰和法治行为。为了弄清高中法治教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了解高中生法治素养现状,论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中生的法治素养进行了调查,并就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高中法治教育在法治教育目标的确立、教师法治专业素养的提高、法治教材内容的充实、学生法治基础的提升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三维目标与法治素养提升结合不紧密,教师法治教育形式单一,法治教学内容空范和学生法治素养提升不显著等问题。高中生法治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四点:高中法治素养培育意识淡薄;教师法治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法治教学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学生法治学习的主动性不强。针对高中政治课堂法治素养培育效果存在的问题,论文主要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一是强化高中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教育意识;二是从法治教育教学源头着手,大力提升教师法治素养;三是开发课堂内外法治教学资源,优化法治教育环境;四是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优化,千方百计提升法治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