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信息产业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虽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但产业整体竞争力还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绩效较低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各地区、各省份的发展水平也层次不齐,大部分处于较低水平。那么什么因素影响我国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绩效?如何才能改变我国各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绩效低下的现状?本研究对此展开实证研究。已有对信息产业的研究大都围绕着信息产业概念、信息产业竞争力及测度、产业融合、信息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等角度展开,而对什么因素对中国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绩效产生影响的实证研究很少。在产业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方面,已有研究文献很多,但主要在工业等传统产业方面。专门研究对电子信息产业绩效影响因素的文献很少,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渗透性产业,对传统制造产业的信息化升级起基础性作用,且兼有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等特征,与传统的制造产业有着相当程度的区别。因此,影响传统制造产业绩效的因素是否对电子信息产业绩效具有相同效果?是否还存在其它作用机制?基于2004-2010年省级电子信息产业面板数据,本研究对中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试图理清影响我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绩效的内在机制。首先,本研究梳理回顾有关电子信息产业、产业绩效、市场结构、产权结构和创新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文献,以充分了解其内涵和内在逻辑关系;其次,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归纳,提出本研究的研究模型,明确变量度量和数据处理方法,为下一步研究各变量间的关系做好准备铺垫;再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展开实证分析,共分为四部分:第一,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绩效及其变动进行分析;第二,对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与产业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并探索产权结构对产业绩效的调节作用;第三,对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与产业创新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第四,探索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对产业绩效的中介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建议和启示。通过实证研究,本研究发现:第一,国有产权比重不仅单独对电子信息产业绩效发挥作用,且同时作为调节变量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绩效变动机制发挥调节作用;第二,出口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利税率具有显著负面影响,而竞争、资本密集度、规模等市场因素对电子信息产业绩效的主效应不显著;第三,竞争和资本密集度在国有产权比重高时对电子信息产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国有产权比重低时不利于电子信息产业绩效;第四,竞争和规模对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五,产业创新对电子信息产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竞争对产业绩效的影响过程中,产业创新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