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影视化改编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u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编的实质是艺术作品从一种媒介形态至另一种媒介形态的过程。纵观我国的影视艺术史,文学与影视的联姻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由于视听手段与文字语言的差别、个人写作与集体创作的差异导致两种艺术作品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利用影视艺术特有的视听手段对文学作品进行转译并非易事,这就需要导演合理利用视听手段满足影视叙事的要求,从而达到两种艺术形式与艺术手段的沟通。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因其厚重的历史主题和丰富的文化指向,在其出版后被改编为同名话剧、舞剧、秦腔、电影、电视剧等各种艺术形式。本文以电影版和电视剧版《白鹿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原著的细节对比分别阐述电影版《白鹿原》和电视剧版《白鹿原》对小说人物与情节的改编策略,总结在跨媒介流变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取舍与变动。同时,将同为影视艺术的电影与电视剧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在改编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和原因。本文首先分别对电影版《白鹿原》和电视剧版《白鹿原》中的小说和情节与原著进行对比,通过罗列人物的增删与重塑、情节的增删与改写来阐述变动之后造成的结果。其次对电影与电视剧的影像特色进行分析。最后,从媒介本身及导演及演员的艺术风格出发,阐述电影与电视剧改编的差异及原因。电影版《白鹿原》上映之后虽然批评声众多,但从影像风格来说它依然延续了导演一贯的拍摄和叙事风格,尤其是影片中那段华阴老腔的加入也表明导演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可称之为影像化的史诗。电视剧版《白鹿原》由于其长度的自由性基本还原了原著中的情节,但同时也走进了“忠实”的困境。因此,“忠实度”已然不能作为评价改编作品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文字与影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样式,所以不能将其放置在同一审美评价体系中,这样对改编作品有失公平。在改编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根据自身艺术的创作规律体现原著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从而实现文学文本与影视文本之间的良性互动。
其他文献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很难满足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医学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机能实验教学中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并融
通过PZT水听器对不同粘度粘性液体中激光空泡脉动辐射的声波特性进行了实验,获得了粘性液体中激光泡声波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空泡在脉动过程中辐射的声波将受液体粘
为了适应医学教育新形式的要求,注重对学员素质的培养,我们在护理中专专业生化课教学中尝试进行了多项改革.反馈信息显示,学员学习兴趣逐渐浓厚,学习方法明显改善,分析问题解
光电探测器作为信息生活中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是信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器件。在光通信领域、工业控制领域、军事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途,是新兴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
火山渣颗粒由于本身含有较多的蜂窝状孔隙,导致火山渣砾石土的渗透特性有别于普通的砾石土,使得由其填筑的铁路路基极易发生雨水下渗将填料中细颗粒带走的管涌式冲蚀破坏。据
熔制了掺铒碲铌玻璃样品(100-X)TeO2-XNb2O5(X=5,10,15,20mol%),测试了其密度、折射率、转变温度、析晶温度、维氏机械强度、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等参量。利用Judd-Ofelt和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