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兴蒙造山带的中东部,本文在区调填图的基础上,选择研究区北部敖包特-查干楚鲁特岩浆岩带和西南部阿斯根-宝拉格善岩浆岩带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北部敖包特-查干楚鲁特岩浆岩带获得了326.6±1.3Ma、325.0±1.2Ma、321.0±2Ma的侵位年龄,侵位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研究区西南部阿斯根-宝拉格善岩浆岩带获得了312.3±1.8Ma、311.6±1.1Ma、310.58±0.88Ma、306.4±2.2Ma、293.3±8.1Ma、289±14Ma的侵位年龄,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中晚期。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早石炭世敖包特-查干楚鲁特岩浆岩带为高钾钙碱性,具轻稀土富集的稀土分配模式。在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中,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多亏损,高场强元素、相容元素选择性富集的特点。西南部晚石炭世阿斯根-宝拉格善岩浆岩带各类花岗岩均为高钾钙碱性,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含巨斑细中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和中、细粒正长花岗岩、中细粒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具轻稀土富集的稀土分配模式。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明显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是分异岩浆与流体作用的结果。两条岩浆岩带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西南部晚石炭世阿斯根-宝拉格善岩浆岩带的演化经历了岩浆混合作用、分离结晶作用以及晚期强烈的熔体-流体相互作用。对研究区两条岩浆岩带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认为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最终汇聚时间应晚于晚石炭世。缝合带应位于研究区以北地区,支持蒙古学者Badarch(2002)认为两大板块的分界线为MML(Main Mogulia Linement)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