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的质量评价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ware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不同种质、不同采收期的山楂药材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建立山楂药效物质的多成分、多学科质量控制体系,提升山楂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方法:研究不同种质、不同采收期山楂药材的粉末显微特征;建立山楂薄层色谱鉴定的新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比色法等对山楂进行总酸、总黄酮、总糖(多糖、可溶性糖)的含量测定研究;采用HPLC法对不同种质、不同采收期山楂进行有机酸、黄酮等代表性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结果:1.不同种质、不同采收期山楂果实外观性状、风味、破损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大五棱山楂个头大、有五棱突起,甜红子气味香甜;不同采收期大金星山楂果皮从绿色逐渐变为红色、单果重从4g到12g,不同采收期大棉球山楂单果重从8g到14g、破损率从6.17%到43.01%等。2.不同种质、不同采收期山楂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有差异:甜红子薄壁细胞中所含的色素块呈亮红色,大五棱淀粉粒孔纹明显、螺纹导管较多,野山楂石细胞有对应的两个节,不同采收期大金星、大棉球山楂石细胞壁、胞腔大小不同,可作为山楂定性及鉴别依据。3.不同种质、不同采收期山楂药材总酸、总黄酮、总糖(可溶性糖、多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甜红子山楂总糖含量较高,大金星总酸含量较高,可作为山楂定性及鉴别依据。4.研究补充了山楂果实中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学成分的薄层鉴定新方法,实现了对不同种质山楂鉴别的全面性、准确性,同时可作为山楂采收期的定性依据。5.通过HPLC法对山楂药材进行了有机酸、黄酮等成分的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发现不同种质山楂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且采收期为同月份时转化度较小。其中,大金星、小金星及大五棱等品种儿茶素类成分含量较高,野山楂、山楂芦丁等成分含量较低,对山楂药效成分进行了全面具体的评价研究。结论:通过对不同种质、不同采收期山楂药材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研究,建立了山楂主要成分的多学科鉴别及含量测定体系,提升了山楂药材质量标准的评价方法,为山楂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正>培养敏锐的分析观察能力,能独立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既能看到表象,又能解读背后信息,逐步成长为一个善观察、会分析、有思想的人:这既是我们的学科追求,也是学生
乡村景观的形成既是一种自发性的过程,同时又是有组织的。自组织理论着重探讨系统形成与发展,并且强调这一过程的自主性。而该理论包含的多种发展模式和作用,在我国乡村聚落千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是长期存在的。因此以自组织理论作为研究乡村景观发展和营造的理论指导,具有很高的契合度。本文第一章首先分析了自组织理论、乡村、滨水景观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研究的概况,并介绍了扬州滨水乡村的基本情况,从而总结自组织理论在乡村
我国的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的主体主要由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书面文学)组成,其中民间文学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有民间故事、民间叙事诗、谚语、笑话、寓言、神话、传说、谜语等。内容广泛,风格多样,有的清幽淡雅;有的瑰丽神奇;有的机智幽默;有的寄寓遥深,大多表现了劳动人民鲜明的爱憎是非观念和顽强、乐观风趣的民族性格
目的建立玉屏风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黄芪、防风、白术饮片与全方汤剂指纹图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色谱柱为Hypersil ODS;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