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选取宁夏地区的典型粗饲料稻草、玉米秸和苜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乳酸菌、纤维素酶、尿素和氢氧化钠作为添加剂,分别以不同添加水平和组合方式对稻草、玉米秸和苜蓿进行单独和混合微贮和氨化-碱化复合处理。处理结束后,分别对其发酵品质、常规营养成分和常规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进行测定。分析了上述四种添加剂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添加剂处理效果的优劣,并对其处理方式进行了优选,从而选出最佳的粗饲料处理方式,为进一步的研究及生产实践提供数据支持。试验结果如下:1、微贮添加剂对粗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和纤维素酶的添加有效的降低了微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的含量,改善了微贮饲料的氨态氮和有机酸的综合评价等级,其中以纤维素酶的添加对于降低微贮饲料pH值的作用明显。在混合微贮饲料中稻草和玉米秸的添加降低了苜蓿饲料的缓冲能值,弥补了苜蓿饲料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足的缺陷,改善了微贮饲料的发酵品质。2、添加剂对粗饲料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纤维素酶、尿素和氢氧化钠的添加有效的改善了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提高了微贮饲料及氨化饲料的CP含量,显著的降低了饲料的NDF和ADF含量,提高了粗饲料的营养价值。其中玉米秸与苜蓿混合微贮的RFV值达到了166。并且乳酸菌对饲料常规营养成分的改善作用优于纤维素酶的作用。而尿素显著提高了饲料的CP含量,氢氧化钠则对于较低饲料NDF和ADF含量作用明显。3、添加剂对粗饲料常规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纤维素酶、尿素和氢氧化钠的添加有效的改善了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其中CP体外消化率、NDF体外消化率和ADF体外消化率随添加剂的添加明显提高。其中纤维素酶对于提高CP体外消化率的作用优于乳酸菌添加剂,氢氧化钠对于提高饲料NDF体外消化率和ADF体外消化率的作用显著。4、不同处理方式的优选通过对饲料发酵品质、常规营养成分及常规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的综合分析,对不同饲料最佳处理方式的优选结果如下:稻草与苜蓿混合微贮组最佳微贮方式为:稻草和苜蓿按1:2的比例混合后添加5g/t乳酸菌及1%纤维素酶;玉米秸与苜蓿混合微贮组最佳微贮方式为:玉米秸和苜蓿按1:2的比例混合后添加5g/t乳酸菌及1%纤维素酶;稻草微贮的最佳方式为:添加7.5g/t乳酸菌及1.5%纤维素酶;玉米秸微贮的最佳方式为:添加2.5g/t乳酸菌及1%纤维素酶;稻草氨化-碱化复合处理的最佳方式为:尿素和氢氧化钠总添加量为8%,尿素和氢氧化钠的添加比例为1:1;玉米秸氨化-碱化复合处理的最佳方式为:尿素和氢氧化钠总添加量为6%,尿素和氢氧化钠的添加比例为2:1。对于试验所涉及的饲料原料而言,玉米秸及其与苜蓿混合微贮的效果均优于稻草及其与苜蓿混合微贮的效果。而尿素和氢氧化钠对稻草的处理效果则明显优于对玉米秸的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