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种三叶草多叶型与标准型的转录组比较分析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A13573338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叶草的多叶型与标准型是以蒙农三叶草1号为母本和白三叶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及胚拯救技术而获得的Fi代株系。自2005年以来,经过对Fi代的胚离体培养、茎段离体培养器官发生和胚萌发适应条件等一系列研究,得到可以在温室和田间栽培的F1代植株。在杂交培育的研究过程中,部分三叶草植株出现4~5小叶的多叶型性状。通过对这些植株的根蘖进行营养扩繁,形成一系列多叶型株系。这一发现对于新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三叶草多叶现象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选择其中一个多叶型三叶草株系(1-1)和标准型三叶草株系(2-2)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立三个生物学重复。T1、T2、T3为试验组样品,T4、T5、T6为对照组样品,基于RNA-Seq技术,对6个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转录组数据分析得到多叶型三叶草与标准型三叶草的差异表达基因共1985个,包括794个上调基因与1191个下调基因。GO功能注释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蛋白质磷酸化(Protein phosphorylation)、防御反应(Defense response)、核(Nucleus)、细胞质(Cytosol)、氧化还原酶活性(Oxidoreductase activity)和蛋白质结合(Protein binding)等过程。(2)在差异表达基因中发现多叶型三叶草的特定表达基因68个,标准型三叶草的特定表达基因121个。KEGG富集分析表明,多叶型三叶草的一个特定表达基因(c68409.graph_c0)富集在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DNA复制(DNA replication)、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信号通路。提示该基因可能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参与DNA复制、核苷酸切除修复、同源重组和错配修复等生物学过程。这为进一步探究蒙农三叶草1号与白三叶杂交后代出现多叶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今后深度挖掘影响三叶草多叶性状稳定遗传的潜在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泡沫保温性能优越、价格低廉,是占第二市场份额的保温材料,仅次于玻璃保温棉,SiO2气凝胶具有孔隙率高达8099.8%的三维多孔网络结构,室温导热系数仅为0.019W
<正>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各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让幼儿成为环
<正>早春的三月,空中弥漫着新鲜的朝气。万物焕然一新。我如小妇人一般,整理起自己的一方天地。趁着大好光景,收拾床上的棉被,晾在窗外,轻轻拍打着,看细微的棉絮在空中游荡。
期刊
<正>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护理事业存在着未严格实行按职称上岗,护理队伍技术等级界限模糊,人才梯队层次不
混流式水轮机尾水管压力脉动是反映水轮机水力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结合某机组升水位试验,分析了某巨型混流式水轮机在不同负荷下,尾水管压力脉动与振动稳定性的相关关系,揭
人性及行为表现不仅涉及生物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而且融进历史的演变因素和现实的情境因素。人性及行为表现是一个多因素、多元相互作用而呈现为多层次、多侧面的系统
通过对血标本类差错的成因分析,发现护理管理的薄弱环节,制订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达到持续改进工作质量、降低差错发生率的目的。
杨绛先生的《洗澡》以解放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为背景,通过对姚宓与许彦成之间情感纠葛的叙述,不仅展现了典型的东方式的人生哲学和两性关系的理想状态,而且借此探讨了人性
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十六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欧洲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但各地仍展示出自己独特的家具设计风格。文艺复兴
希腊家具与埃及家具是欧洲古典家具的两大源泉。古代希腊家具的魅力就 在于造型适合人类生活的要求,实现了功能与形式美的的统一,体现出自由、活泼 的气质,立足于实用而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