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心房分级递增刺激方法(S1S1刺激法)判定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慢径消除与否的价值。 方法:入选28例慢一快型AVNRT患者,男7例、女21例,平均年龄(53±16)岁,均采用慢径消融,测量这些患者消融术前、术后非用药情况下的以下电生理参数:S1S1刺激时最长的AH间期(AHmax、AHmax`)、房室结的文氏点(Wen、Wen`)、心房程序期前刺激(S1S2刺激)时最长的AH间期(A2H2max、A2H2max`)、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AVN ERP、AVN ERP`)、快径的有效不应期(FP ERP、FP ERP`)和心动过速时的周期(AHt),比较它们的关系以及两种刺激方法在心动过速的诱发和房室结双经路诊断上的差别,从而了解心房S1S1刺激方法在慢径消融评价中的应用。 结果:消融术前在28例患者中使用S1S3刺激方法能诱发出AVNRT的有26例(占92.9%),使用S1S2刺激方法能诱发出AVNRT的有19例(占67.9%),诱发出跳跃的有19例(占67.9%);消融术后AHmax`(术前为286±73ms,术后为160±54ms,p<0.01)和A2H2max`(术前为321±98ms,术后为232±65ms,p<0.01)较术前显著缩短;术后Wen`亦较术前延长了(术前为324±55ms,术后为358±57ms,p<0.01);FP ERP`也显著延长了(术前为242±32ms,术后为278±60ms,p<0.01),以上电生理参数的变化均与慢径是否残留无关(慢径残留与非残留组比较的p值分别为0.24、0.38、0.85、0.51)。 结论:与常规的S1S2刺激方法比较,S1S1刺激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判定房室结功能的方法,可以用于判定消融是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