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盖娅的脓疮?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58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环境污染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现代科学与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类拥有了毁灭我们生存环境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更为合理的看待和处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的和谐共生。英国大气科学家詹姆斯·拉伍洛克提出了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形态——“盖娅假说”,从“生命”的维度建构了地球的一种新“形象”。这一理论形态为我们认识论维度上如何理解、伦理学维度上如何处理人类与大地母亲——盖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野。人类与有生命的盖娅之间的关系如何、会不会成为尼采口中的“脓疮”,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拉伍洛克的“盖娅”与传统观念中“自然界”的不同是文章论证得以展开的逻辑前提。传统意义上自然界被认为是生物与非生物“构成”的“机械组合”,不具有整体意义上的生命特征;盖娅假说则把各种要素构成的整体看作一个有生命的“超级有机体”,具有不依赖于人类主观意志的“生命”特征。在“盖娅假说”推动下,人类与无生命的、机械的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就转化成了人类与有生命的、生成的盖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人类不能再肆意破坏、宰割自然即盖娅,否则她可能为了自身——大的生命有机体的安全,把人类这一“脓疮”剔除掉。从历史维度解析人类与盖娅关系的演化,是我们准确把握二者之间逻辑关系的主要路径。在古希腊时期,自然界被认为一直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认识能力的局限导致人类没有能力准确理解它,“崇拜盖娅”自然成为二者关系的主要表现;在中世纪时期,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占据统治地位,人类作为上帝的“造物”、代言人,从古希腊的崇拜转向“管理盖娅”;在近现代,笛卡尔、牛顿的机械自然观占据主导地位,把自然界看作人类可以肆意宰割的机械对象,“掠夺盖娅”就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二十世纪至今,出现了两种演化倾向:人类与盖娅冲突升级、生态危机加剧,同时二者的和谐共生也日益成为人类追寻的目标。时至今日,人类与盖娅的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更加取决于人类主体的抉择。伦理学维度,人类与盖娅的“应然”关系是论文讨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有生命的盖娅构成了一个“自组织控制系统”,对她的“所作所为”都会得到必然的反馈。我们应该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盖娅,而不应该把她当作一个机械的、“死的”对象。当前人类活动带来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核污染等问题正在威胁和破坏着盖娅的调控系统,如果伤害进一步加剧,盖娅可能为了自身的生存,把人类剔除出去。摆在人类前面的只有两种选择:生态环境的继续破坏,盖娅将驱逐人类;尊重自然、善待盖娅,人类将与盖娅共存。我们应该通过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实现人类与盖娅的和谐共生。人类必须时刻警醒、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无法真正伤害到大的生命体“盖娅”,没有人类,她依然可以健康生存,我们破坏的只能是地球上人类的生存环境,最终毁灭人类自身。以“敬畏生命”的方式善待盖娅,也许是人类最为明智、合理的选择。
其他文献
指出了在我国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园林行业得到了更多的发展。为了保证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园林绿化科学养护,同时也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分析了园林绿化科学养护和
指出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的广泛关注,野生动物保护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亚洲象、梅花鹿、褐马
指出了超长混凝土楼板伸缩缝由于热胀冷缩和刚度不足,遮挡的钢板会产生变形以致损坏,易产生高处坠物伤人、渗水,存在安全隐患,针对此现象提出了“加肋起拱增加刚度法”、“加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