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双一流”建设,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而衡量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为学生的学习投入,作为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和情感参与质量的概念,学习投入不仅可以衡量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水平,还可以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当今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协作学习强调人、技术、学习的双重整合,使多个学习个体整合为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优化教学流程,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基于混合协作学习的优势,在国内外高校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学生的学习形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不管学习形式如何变化,所有目的旨向都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本研究通过阅读学习投入与混合协作学习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梳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关于学习投入、混合协作学习的概念,确定前人的研究价值,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研究现状、理论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从教学设计理论出发,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设计出基于学习投入的混合协作学习的实施流程图,并在具体的课程中实际应用。研究过程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进行调查研究,并为此选用适合本研究的测量工具,为研究实施开展奠定基础。研究实施前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包括学习者的个人学习特征以及学习投入水平,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为了解学习者自身与他人相关协作学习能力,结合后续混合协作学习的实施,对学习者进行前期访谈,并将结果反馈于教师,教师根据反馈结果有针对性进行协作学习的改进。最后,在实施结束后,结合学习者期末成绩、课程参与情况、课堂观察结果、后期访谈以及学习投入水平前后测差异进行效果分析,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混合协作学习的设计实施进行修改完善。研究结果表明:前测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呈中等水平,学习者完全具备网络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基础,并且对混合协作学习持积极态度,具备混合协作学习实施的学习者初始条件。基于学习投入的混合协作学习实施后,效果分析表明混合协作学习方式有效提高了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效果;学习者的后测学习投入水平相比前测也得到显著提高;分析结果验证了基于学习投入的混合协作学习实施流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证明混合协作学习方式对提高学习者学习投入水平具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