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准、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汽车产业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中国汽车产业与汽车强国相比,存在规模不经济、市场价格高、市场集中度低等缺点,但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整个产业缺乏产业组织能力、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产业组织形态是提高产业经营活动效率、培育竞争优势的保证。企业间通过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安排,实现资金、技术、产品和知识在企业间有目的的流动,不但能够提高整个产业组织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单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传统的汽车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以资源的占有、控制为理念,从而形成了目前100多家“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型整车企业--汽车集团都有自己的零部件配套体系。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并购、重组的频繁发生,逐步形成了以资产、资金为纽带的三大汽车集团。这样虽然提高了产业的集中度,但是集团内企业优质资产没有得到融合,重复生产、重复建设和过度甚至是恶性竞争现象愈演愈烈。这种以控制资源为目的的粗放式的发展不能增加产业组织能力,或者说没有最大化地增加产业组织能力。企业的盈利增长率也没有得到显著提高,这不能不令学术界和实业界感到忧虑。国内外研究中国汽车产业和研究产业组织的学者很多,但是能够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中国汽车产业的实际问题的却很少。鉴于此,本文从5部分对中国汽车产业组织进行论述:第1部分是从企业(企业家)角度对产业组织进行了一个诠释--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产业组织的真正直接行为主体不是政府,而是企业或企业家,其目的是在产业组织中实现本公司的管理外延或文化外延,从而建立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和抗拒外部风险的生存共同体。第2部分总体概括了中国汽车产业组织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今天,这种强调公司占有、控制更多资源为基础的传统产业经营模式--以产权为纽带的纵向一体化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竞争环境和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出新的战略选择。因此,本文第3部分详细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组织内外环境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