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工作有了相当程度的进展。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的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再加上我国是一个较为保守的国家,故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真正实施起来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仍然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二十世纪是各种教学法层出不穷的世纪,其中的沉默法(theSilentWay)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保持沉默,尽量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开口,在众多教学法中显得格外独特。沉默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教从属于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然而,沉默法的流行周期比较短,虽然有些国外学者和教师仍乐于应用该教学法,但笔者发现我国有关沉默法的研究不多。
本文旨在研究沉默法在我国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对一些可能影响其应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以便为真正在中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尽一点绵薄之力。笔者首先简要回顾了迄今为止有关沉默法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相关理论,然后记录了一次实证实验。该实验是在沈阳建筑大学专门为一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所设置的补充英语课上进行的。笔者经过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通过对前后测试以及形成性评估和调查问卷结果的比较,得出了在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应用沉默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结论,并在分析了应用沉默法的优缺点之后,总结出了一些可能影响沉默法应用效果的相关因素。最后,笔者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