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力倡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思想,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因此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以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为支撑的,我国人均生态占用量也由1980年的0.89公顷提高至2000年的1.26公顷,远远超过了国内生态实际承载力0.72公顷/每人。面对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003年国家前领导人胡锦涛同志果断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力求实现我国经济健康且稳定地增长。为了加强对各地区负责人自然资源管理绩效的考核以及相关环保责任的监管,我国创新地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一新概念最早出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中,充分地反映了国家领导人对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2015年11月,中央政府又出台了《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该方案明确地将土地、水、森林以及矿产等资源作为重点审计领域以综合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标志着我国崭新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正式拉开序幕。近两年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专题,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由最初主要集中于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基本理论的探讨,深入到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地方政府审计试点案例的分析等实际问题。基于此,本文旨在剖析总结我国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借鉴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针对性地阐述相关的实施对策。首先,本文以我国过去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矛盾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产生的内在动因以及必要性,然后梳理归纳了相关文献资料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其次,本文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几个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审计数据分析、审计重点以及相关审计制度三方面的特征,并分析得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际上是经济责任审计和资源环境审计的延伸,接着依次阐述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基础,即环境资源价值理论、产权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其中,环境资源价值理论主要是结合劳动价值论、存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三种价值理论对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的价值进行论证,产权理论主要是从资源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两个方面分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安排不合理的根本原因,而委托代理理论主要是分析了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下所有权管理和行政权管理分离的必要性。再次,阐述了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现状,并统计整理了各地区的试点情况,从而佐证了2018年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常规化制度的可行性。同时,也分析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践中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审计评价体系、审计独立性、审计资源配置以及审计结果运用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并依次对上述问题进行原因剖析。然后,介绍了浙江省湖州市A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经验,分析其在审计人力资源的拓展、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以及审计问责机制的完善这三个方面所取得的工作成果,并总结出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借鉴。最后,主要是根据上文的原因分析以及A县的试点经验借鉴,从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保护、审计队伍建设以及审计问责机制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