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融资中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辉丰股份的案例分析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企业再融资往往会进行盈余管理以使自身融资效益最大化,但过度的盈余管理会误导投资者决策、损害投资者利益,对企业日后的业绩也会造成负面影响。近年来,证券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定向增发、配股等再融资行为的监管力度,2017年再融资新规与减持新规的相继出台使定向增发、配股等再融资方式对上市公司吸引力减弱。而可转债未受影响,并在审核与申购方面得到了政策支持,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加之其独特的融资特点,逐渐受到上市公司的重视与青睐。政策的引导使有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被大量引流至可转债市场,可转债融资在再融资结构中占比不断升高,可转债融资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在研究方面,现有的研究中针对可转债融资盈余管理的研究较少,且多以实证研究为主,对于可转债融资中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具体细节研究也尚有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上市公司进行可转债融资时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可转债发行方通过何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如何应对企业在可转债融资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中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再融资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企业在可转债融资中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而后选取较近年度发行可转债融资的辉丰股份作为案例开展进一步分析,识别其盈余管理行为,并分析其盈余管理手段和后果,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经过研究分析,本文认为企业在可转债融资当年存在较为明显的盈余管理,辉丰股份的盈余管理主要体现在对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非经常性损益的正向操控。通过对会计政策的人为选择以及处置亏损子公司的手段来实现。由辉丰盈余管理的后果来看,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能使企业顺利实现可转债融资,但不能解决企业客观存在的问题,盈余管理导致的业绩反转对企业和投资者利益都有重大损害。对此应当加强可转债市场监管,防范可转债融资盈余管理风险。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案例分析弥补了以往可转债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在公司盈余管理细节方面的不足,也丰富了再融资盈余管理研究中关于可转债市场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本文研究对投资者谨慎投资,监管部门防范可转债市场风险,以及企业合规经营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共有图7幅,表21个,参考文献46篇。
其他文献
农业地域功能日益成为农业区域经济的重要研究方向,同时也关系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的重点实践课题之一。本文选取环渤海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和天津五省为研究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农业地域功能识别及其时空格局演化分析,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农业地域多功能形成及演化的影响因素,并选取典型案例区分析微观政策因素对农业地域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环渤海地区农产品供给功能、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文化传
农业科技推广是连接农业科研与三农发展的重要桥梁,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可见,农业科技推广深受政府的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科技推广的理论和模式越来越丰富,在科技进村入户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现
牧区贫困问题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脱真贫、真脱贫。要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统筹起来,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攻坚现如今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本文以呼伦贝尔牧区精准扶贫的特殊性为主要切入点,围绕相关理论,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对比研究
张翎小说中经常出现各类牧师形象,呈现出多重复杂的特点。一方面,他们站在“神性”的高度:忠于其信仰、克制节欲做神在人间的使者。另一方面,他们也有“人性”的特质,或在信仰与爱情之间面临灵与肉的冲突,或直接暴露出人性自私的特质。同时,这些牧师作为中国女性成长的“引导者”,引导其走向自强与独立;他们又是中西文化的“融合者”,在精神血缘上与中国有千丝万缕割不断的联系。牧师形象高频次地出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法释[2018]2号》确立的夫妻债务“共签共债”原则和举证责任二元配置,对“时间论”推定规则造成的非举债一方配偶举证责任过重的现象实现了纠偏。但具体认定标准仍有待进一步细化,夫妻债务的清偿和追偿问题仍然未有规定。司法实务上,时间论推定仍被大量适用,旧案的再审压力巨大,裁判中个债推定的倾向严重、“日常家庭生活所需”的标准混乱,超日常债务认定中夫妻合意被扩大解释、非合意型债务推定范围过宽等问题突出。
20世纪80年代左右,数码图像技术出现并应用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使用之中;90年代互联网普及开始,全世界都不可避免地卷入数字时代的洪流中,数字影像填充着人们的生活,并以日益丰富的形态不断发展演变。作为大众文化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摄影逐渐从传统的机械形式转变为全数字化操作,而数字影像也成了大众生活中普遍接触到的文化内容。而当代人制造、分享、传播数字影像的行为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于大众文化的深刻实践,与音乐、
社区矫正是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后的产物。根据社会转型理论,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化社会过渡到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期”,各区域社区建设和治理必然呈现差异化特征。如N市、W市和C市作为我国东、中、西部的代表城市,其社区治理发育程度和社区矫正工作机制都存在差别,主要影响因素是社区治理类型的不同。因此笔者引入治理理论,将社区治理主体扩展状况和社区治理主体内部协作方式作为两个变量建立二维比较框架,通过三个城市
罕见灾难事件的发生概率极小但危害极大,其发生会对金融市场波动与社会经济平稳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如2020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灾难风险的影响范围愈来愈广,各市场之间联动性不断加深,灾难经济领域的研究逐渐成为近年来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国际危机行为数据库,选择六个代表性危机维度来测度危机的严重性,构建危机严重程度指数CSI,研究时变灾难风险
自2003年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推行以来,这种非监禁刑的执行方式不仅降低了司法资源的支出,而且也能改造犯罪对象。本文以广东省X县为例,研究其在社区矫正工作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调查了解X县农村社区矫正工作在人员队伍、经费落实、社区服刑人员、监管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总结X县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包括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工作经费不足、监管力度较弱及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
本文以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和“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作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在视觉文化和再现(表征)理论的框架下探究纪实摄影和再现农村间的渊源关系以及新世纪以来纪实摄影对农村视觉再现的诸多问题,包括再现手法、再现行为背后的视觉建制和权力关系等。通过简要梳理纪实摄影在世界范围和中国的发展,研究者发现纪实摄影再现“底层群体”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这在中国纪实摄影兴起后表现得很突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