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在语文教材中的变迁及其内在规律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flyli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孔乙己》一文,尽管只有三千字,却深受鲁迅喜爱。它既反映了鲁迅早期的思想,也在鲁迅的小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探讨《孔乙己》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变迁及内在规律显得十分有意义。本文通过整理出建国前至今不同时期的《孔乙己》选入教材的情况,以期借“一斑”而窥语文教材选文的“全豹”,找寻到支配语文教材变迁的某些内在规律。本篇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概述《孔乙己》一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作用。第二部分整理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变迁及解读,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孔乙己》最早作为选文被选入语文教材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至今已经近一个世纪了。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社会历史的变迁牵动着教材选文的变化,而《孔乙己》一文也在语文教材中几经沉浮。笔者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将从民国时期(1923-1949)、建国初期(1950-1966)、文革时期(1967-1977)、新时期(1978-现今)四个阶段追寻《孔乙己》在语文教材中的变迁,探索其内在规律。通过对当时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练习的设置以及教学参考书对该课的分析等,总结归纳出《孔乙己》在语文教材中的变迁及其内在规律:民国时期,对《孔乙己》的解读自由而贴近文本的实际,注重文章的文学性;建国初期,教学中严格遵循着“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孔乙己》肩负着沉重的政治使命;文革时期,鲁迅作品被当作了政治的传声筒,《孔乙己》一文又变成了造反派手中的武器;改革开放初期,强调了语文工具性的一面,加强了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孔乙己》被肢解成语言训练的知识点;进入新时期以来,个性的张扬,人文精神的回归,《孔乙己》的解读出现较为开放的局面。第三部分是通过对《孔乙己》在语文教材中的变迁及其内在规律的探索,从而引发了对鲁迅作品教学现状的反思及探索。第四部分是结语。
其他文献
<正>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业也随之不断完善,信贷水平的提高,银行的健全,新的金融服务产品的不断涌现,金融业对三大产业的推动作用愈加明显。然而旅游业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消费需求年轻化、个性化的趋势愈发突显。其中,以时尚、功能性明显、便携、集成等为特点的个人护理和美容健康类小家电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其中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超声、CT表现,评估临床超声、CT及其联合对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对分期的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8例卵巢原发性
电网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在此形势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这对电力设备检修与巡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设备是供
新兴技术的兴起使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样本涵盖的全面性、数据反映的客观性、行为把握的精准性等特征,通过整合数据资源,组建
目前,独立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如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已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英语系毕业生为研究样本,采取问卷和访谈相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生活,高校学生社区的建设与管理成为了高校工作的一项重点。在关注我国内地高校学生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经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