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中若干有效态微量元素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xim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作物生长不仅需要氮、磷、钾、钙、镁等常量元素,同时也需要土壤中的多种微量元素。土壤中微量元素常以不同的形态存在。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那部分元素含量,称作“有效态含量”。准确测定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对作物生长发育研究、土壤污染防治等关系重大。 本文选用了应用较广的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浸提剂,经过大量的条件试验,对已有的浸提和测定条件进行比较,在对前人工作成果进行改进和补充完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准确、快速、简便、实用的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铁、锰、铜、锌、钼、硼的浸提和测定方法。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及提供的测定数据可以为土壤中微量元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作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1.土壤中有效态铁、锰、铜、锌采用pH=7.3的DTPA-CaCl<,2>-TEA为浸提剂,以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无干扰,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均较理想,15次平行浸提测定,各元素相对标准偏差均在3%以内,加标回收率均在92.5%-102.5%之间。 自制监控样品较好地解决了土样浸提和测定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问题,保证了测得数据的可比性。 实测献县、乐陵等地126个土样,批间平均相对偏差在5%以内的有18个,占总数的45%;在5-10%之间的有13个,占总数的32.5%;在10-15%之间的有7个,占总数的17.5%;平均相对偏差小于15%的共占总数95%,批间最大平均相对偏差为16.0%。这样的分析误差可以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 2.对土壤中有效态钼以pH3.3的草酸一草酸铵溶液(Tamm溶液)为提取剂,用示波极谱法测定。提出了用硝酸破坏草酸盐,又不需预先分离铁而进行测定的方法,既有效地去除了草酸盐和铁对钼测定的干扰,又省去了复杂冗长的分离过程,还避免了操作过程中的污染和钼的损失。方法的检出限为3.4ug/L,相对标准偏差为6.86%,加标回收率在92.0%-100.8%之间。 3.土壤中有效态硼的提取和测定采用“塑料瓶蒸煮-H酸-甲亚胺比色法”,方法简便易行,降低了传统方法中采用石英容器的成本,消除了因加热温度不一造成的对提取结果的影响。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8.2%,加标回收率为93%-96%。样品实测结果表明该法可靠、实用,适用于土壤中有效态硼的提取和测定。
其他文献
中国白银货币化源于丝路贸易根据目前的考古和历史资料,白银货币或以银为主要成分的金属货币最早出现在地中海地区,古吕底亚王国大约在公元前七世纪末六世纪初就铸造并使用一
在主客体化学中阴、阳离子以及中性分子识别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种受体分子的合成,不仅能够加快主客体化学的发展,还极大地丰富了主客体化学的内容。近年来,通过广大科学研究者的努力,识别研究工作取得了非常优越的成绩。但是,随着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设计合成一些新型的识别受体分子依然具有挑战性。第一部分的研究工作,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基于1,5-二氨基萘的双希夫碱受体分子,该受体利用希夫碱碳氮双键水解断
掺杂的镓酸镧具有高的氧离子电导率、氧迁移数以及好的稳定性,是一种有前景的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电解质材料。高性能阳极的开发是以掺杂的镓酸镧为电解质的ITSOFC
动物玩家之“梅花鹿”
期刊
分子印迹技术(MIT)是指制备对某一特定目标分子(模板分子/印迹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的聚合物,即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常被形象地描绘为制备和识别“分子钥匙”的“人工锁”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MIT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实用性三大优势,因而其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有关分子印迹结合膜的制备和应用已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由于印迹聚合膜是一类选择性高和稳定性好的人工合成敏感膜,而电化学
本论文主要报道了光诱导分子发射光谱,以及利用半经典理论处理电子转移速率等的理论研究工作。其中第一部分主要结合第一性原理,和偶极一偶极相关函数方法研究气相中甲酰基吡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