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梭梭作为西北荒漠地区的重要植被之一,对于它的繁殖方式,人们一直给予了很大程度的重视。目前梭梭主要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枝条扦插、组织培养技术等。梭梭在自然条件下主要进行种子繁殖。种子萌发又是种子繁殖的开始,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作为梭梭离体快繁的首选方式。本研究对于甘肃民勤沙漠植物梭梭的种子萌发和组织培养分别做了初步的探究。实验发现:民勤梭梭种子在实验室条件下5h时就有萌发,萌发率和活力较高;种子的萌发能适应较宽的温周期变化:在4℃/17℃、17℃/27℃、4℃/27℃以及24℃恒温下均有较高的萌发率和活力;梭梭种子在0.05mol/L-0.6mol/L的NaCl处理下萌发率均在80%以上,NaCl浓度高于0.6mol/L以后,其萌发率和发芽指数急剧降低,到1.2mol/L时降为0;梭梭种子的萌发率及发芽指数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是转入无NaCl处理的MS时,具有一定的恢复萌发率。高浓度的盐对梭梭种子具有一定的伤害作用,致使部分种子永久失去萌发活力。梭梭子叶作为外植体比下胚轴为外植体时有更高的出愈率;MS(pH5.8)+琼脂粉(1%)+蔗糖(3%)+2,4-D(1.2.3mg/L)以及上述培养基配合一定浓度的6-BA共同组合,均能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用MS(pH5.8)+琼脂粉(1%)+蔗糖(3%)+2,4-D(2.Omol/L)+6-BA(0.5mg/L)诱导愈伤的效果最好;通过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和不定根效果最好的培养基分别是MS(pH5.8)+琼脂粉(1%)+蔗糖(3%)+IAA(1.0mg/L)+6-BA(5.Omg/L)+2,4-D(0.5mg/L)和MS(pH5.8)+琼脂粉(1%)+蔗糖(3%)2,4-D(4.Omg/L)+IAA(1.0mg/L)6-BA(0.5mg/L).在相应的再分化效果最好的培养基上梭梭愈伤组织的出芽率和出根率分别可达66.3%和80.9%。梭梭愈伤组织再分化出芽和生根效果最好的外植体分别是子叶和下胚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