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此,中国联合各主要发起国准备了两把金融“利剑”——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尽管有这两把金融利器为其保驾护航,资金仍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一大掣肘。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国际贸易流量角度,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通过研究贸易便利化体系中的各指标对贸易流量的影响来探讨如何实现稀缺资金在这些贸易便利化指标间的优化配置,其中贸易便利化是由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物流绩效指数衡量的。文章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第二部分,就贸易便利化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一带一路”区域贸易便利化现状,结果表明区域整体贸易便利化水平已达到全球均值水平,但各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基于全球100多个国家2014年的截面数据,实证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对贸易流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且在贸易便利化的三个分指标中,物流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基础设施次之,海关效率最小;第四部分为模拟分析,在本文的模拟方案下,区域贸易流量将增加45.16%,与海关效率相比,基础设施和物流效率的改善对区域贸易流量的增长效应较大且在各细分区域中,西亚地区增长最大,东南亚次之,中东欧最低;最后,基于实证和模拟分析的结论为实现“一带一路”稀缺资金优化配置提出政策建议。